时间: 2025-05-02 19:3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3:40
《九日同诸友乌石山登高,用十研老人韵二首 其二》 作者:陈肇兴
为耽幽胜步徐徐,步步回头胜有馀。
剔遍悬崖摹石刻,搜残古刹下篮舆。
丹萸白菊添幽契,碧藓苍苔见断书。
拟向山僧乞半榻,他年长伴远公居。
我因迷恋于这幽静的山水,缓缓而行,回头频频,感觉每一步都胜过前面的景致。
我细致游览悬崖,仿佛在描摹石刻,寻找那古老寺庙的遗迹,看到篮舆停在废墟下。
红色的萸花和白色的菊花增添了幽静的情趣,碧绿的苔藓与苍翠的青苔见证了往昔的故事。
我想向山中的僧人乞求一处半榻,希望今后能长久陪伴在这里,与远公同住。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山水诗是常见的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山僧”和“远公”可能指代的是隐居的高人,象征着诗人向往的清静生活。
作者介绍:陈肇兴,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是登高的传统节日,诗人与友人一起登山,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展现了诗人缓缓行走于幽静山水间的情景,步步回头的动作不仅是对美景的留恋,更是对生活中点滴美好事物的珍视。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古刹遗迹的探索,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寻和对文化的敬仰。诗中“丹萸白菊”不仅增添了自然的色彩,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生命的感悟。最后的“拟向山僧乞半榻”则展现了诗人渴望隐居、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这首诗在意象、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幽静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诗词测试:
诗中“丹萸白菊”象征的是什么?
A. 人生哲学
B. 自然之美
C. 友情
答案:B
诗人为何“步步回头”?
A. 怕迷路
B. 对景色的留恋
C. 怕朋友落后
答案:B
诗中的“篮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交通工具
C. 一种乐器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