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49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要防范未然,不要让自己处于可疑的境地。
在瓜田里不穿鞋子,在李树下不正冠。
嫂子和叔叔不得随意传授(知识),长辈和幼辈也不应比肩而立。
谦虚劳作才能得到权柄,和光同尘则显得尤为艰难。
周公在白屋中下,吐哺之时未及餐食。
一次洗头要三次握发,后世因此称他为圣贤。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谯国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擅长抒情诗和古风,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植与曹丕争夺权力、地位的背景下,表达了君子的品德与处世之道,强调了道德自律与为人处世的原则。
《君子行》以君子的道德修养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诗歌传达出一种高尚、谦逊的生活态度。开篇的“君子防未然”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君子应当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让人产生嫌疑。接着,诗中两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形象地展示了君子在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体现了高洁的品质。
在“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中,曹植进一步强调亲属间的道德界限,表明了他对社会伦理的重视。谦虚与勤劳在“劳谦得其柄”中被提及,显示出君子在追求权力与地位时必须具备的品质。最后,结尾的周公典故,以及“一沐三握发”都体现了对德行与修养的高度重视。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君子的理想形象,也反映了曹植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警示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君子应有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倡导道德自律与谦逊的处世态度。
诗词测试:
君子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什么?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旨在强调什么?
周公的形象在诗中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