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君子行》

时间: 2025-05-02 13:27:49

诗句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49

原文展示: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白话文翻译:

君子要防范未然,不要让自己处于可疑的境地。
在瓜田里不穿鞋子,在李树下不正冠。
嫂子和叔叔不得随意传授(知识),长辈和幼辈也不应比肩而立。
谦虚劳作才能得到权柄,和光同尘则显得尤为艰难。
周公在白屋中下,吐哺之时未及餐食。
一次洗头要三次握发,后世因此称他为圣贤。

注释: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防未然:防范尚未发生的事情。
  • 瓜田不纳履:在瓜田中不穿鞋子,避免让人怀疑有偷瓜之意。
  • 李下不正冠:在李树下不正帽子,避免让人怀疑有偷李之意。
  • 嫂叔不亲授:指与嫂子、叔叔的关系要保持距离,不亲自传授知识。
  • 长幼不比肩:长辈与晚辈之间要有尊卑之分,不可平起平坐。
  • 劳谦得其柄:谦虚勤劳才能获得权柄。
  • 和光甚独难:与众人和谐相处却显得极其困难。
  • 周公下白屋:周公(周公旦)在平民的白屋中生活。
  • 吐哺不及餐:意指周公待人真诚,甚至未吃饭就接见人才。
  • 一沐三握发:形容周公治家严谨,洗头时要三次握住头发,象征严谨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谯国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诗人,擅长抒情诗和古风,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曹植与曹丕争夺权力、地位的背景下,表达了君子的品德与处世之道,强调了道德自律与为人处世的原则。

诗歌鉴赏:

《君子行》以君子的道德修养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诗歌传达出一种高尚、谦逊的生活态度。开篇的“君子防未然”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强调君子应当时刻保持警惕,避免让人产生嫌疑。接着,诗中两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形象地展示了君子在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体现了高洁的品质。

在“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中,曹植进一步强调亲属间的道德界限,表明了他对社会伦理的重视。谦虚与勤劳在“劳谦得其柄”中被提及,显示出君子在追求权力与地位时必须具备的品质。最后,结尾的周公典故,以及“一沐三握发”都体现了对德行与修养的高度重视。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君子的理想形象,也反映了曹植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与追求,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子防未然:君子应当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发生。
    • 不处嫌疑间:不要让自己处于可疑的境地。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在瓜田和李树下要小心行事,以免引起他人误解。
    •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与亲属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长辈。
    • 劳谦得其柄:通过谦虚和勤劳获得权力。
    • 和光甚独难:与他人和谐相处却是很难的。
    • 周公下白屋:周公在平民的白屋中生活,体现出他对权力的淡泊。
    • 吐哺不及餐:意指他对人才的重视,甚至不顾饮食。
    • 一沐三握发:严谨治家的态度,象征对修养的重视。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警示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君子应有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倡导道德自律与谦逊的处世态度。

意象分析:

  • 君子:象征高尚、道德的人。
  • 瓜田、李树:代表生活中的隐喻,警示为人处世的细节。
  • 周公:象征着高尚的德行和无私的精神。
  • 白屋:平民的象征,体现出作者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君子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防范未然
    • C) 与他人竞争
    • D) 享受安逸
  2.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旨在强调什么?

    • A) 君子的高洁
    • B) 道德自律
    • C) 社会地位
    • D) 个人自由
  3. 周公的形象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权力的象征
    • B) 无私奉献的精神
    • C) 家庭的和谐
    • D) 个人的野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竹里馆》 - 王维

诗词对比

  • 曹植的《君子行》与杜甫的《登高》都探讨了人生态度与道德修养,但前者更注重个人的品行与处世原则,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选编与解析
  • 《魏晋诗人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
  • 《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析与赏析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行 夜坐 赠张挥使 调笑令·边草 登范县城东楼 绍兴 画菊与某官留别 渔家 范县 扬州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龠字旁的字 搭档 殳字旁的字 硬腭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尢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看破红尘 包含筚的词语有哪些 不赀之躯 文茵 疋字旁的字 不惜工本 光可鉴人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忍尤攘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