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17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的情景。高楼飞檐超过一百尺,窗户旁边的栏杆显得格外庄重。远望千里平原,早晚都能看到辽阔的景色。许多志士心中充满悲伤,而小人却安于现状,享受安逸。国家的仇恨无法抚平,诗人甘心思念自己的君主。手握宝剑,朝向西南眺望,渴望能到达太山。琴弦紧绷,悲伤的音调响起,我希望能倾诉我的慷慨之言。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赋诗,尤其以“洛神赋”闻名。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生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冲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曹植对国家动荡、个人命运无奈的深切思考之时,诗中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志士的悲悯。
《杂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感的作品,诗人通过高楼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志士的强烈同情。开篇的“飞观百余尺”营造了一个高耸入云的氛围,暗示诗人心怀壮志,立志要为国效力。接着,诗人描绘了广袤的平原,象征着国家的辽阔与未来的希望。然而,诗人在此美景之下却感到无奈,他感叹“烈士多悲心”,而“小人偷自闲”,表现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面对国家的仇恨,心中充满不甘和悲痛,决心不再沉湎于个人的安逸,而是倾心投入国家的事业。最后,手握宝剑,向西南眺望,表达了他愿意赴死赴难的决心,琴弦的悲音更是强化了这种情感。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展现了曹植作为一位文学家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出从个人情感到国家情怀的广阔视野,传达出对忠诚与责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观察远方的景象?
A. 河边
B. 高楼
C. 山顶
D. 草地
诗中提到的“烈士”主要指的是?
A. 志士仁人
B. 官员
C. 学者
D. 小人
诗人对社会的态度是什么?
A. 满意
B. 没有看法
C. 失望
D. 高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