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8:28
辰州
作者: 章炳麟 〔清代〕
天道有兴废,神仙非久长。
避秦留怪伟,多难此瞻望。
熏穴兵符峻,探丸盗迹狂。
缘流问渔父,相对涕沾裳。
天地间的法则有兴衰变化,神仙也不是永恒长存的。
为了避开秦朝的暴政,留下了许多奇特的事物,如今多么难以展望。
熏风吹拂的山洞里,兵符峻峭,探险者与盗贼的踪迹疯狂。
沿着河流问渔夫,面对面时不禁泪湿衣裳。
章炳麟(1860-1933),字仰之,号少逸,晚号秋水,湖南辰州人,清末民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诗人。他主张变法革新,作品广泛涉及政治、哲学和历史,对中国近代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诗创作于清末,正值时代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与人事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民族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法则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天道有兴废”直接点明主题,强调宇宙自然的变化与人事无常。接下来的“神仙非久长”则引出人对永恒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揭示了即使是神仙也无法逃避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避秦留怪伟”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秦朝的暴政让人们不得不逃避,留下了许多让后人惊叹的事物,但这种伟大背后却隐藏着无奈与悲哀。最后两句“缘流问渔父,相对涕沾裳”则以渔父的形象,象征平民百姓,表现出对生活苦难的共鸣,诗人以泪湿衣裳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深切的情感与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现实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无常与苦难的深刻理解。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揭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奈与渺小。
诗中提到的“天道”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渔父”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相对涕沾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但章炳麟的诗更侧重于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