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凌歊台》

时间: 2025-05-02 18:49:34

诗句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9:34

原文展示:

凌歊台 汪元量 〔宋代〕 百尺凌歊事已非,古碑岩畔上苔衣。 禁园风暖车争发,废殿雨寒花乱飞。 海北天高鹏得运,江南春尽雁知归。 三千歌舞今何处,惟有姑溪绕翠微。

白话文翻译:

百尺高的凌歊台已不复当年,古老的石碑旁长满了苔藓。 皇家园囿春风温暖,车辆竞相出发,废弃的宫殿里雨中寒意,花瓣纷飞。 海北的天空高远,鹏鸟得以展翅,江南的春天结束,大雁知道归途。 曾经的三千歌舞如今何在?只有姑溪水环绕着苍翠的山峦。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歊台:古代的一座高台,现已不复存在。
  • 苔衣:苔藓覆盖的样子。
  • 禁园:皇家的园林。
  • 废殿:废弃的宫殿。
  • 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 姑溪:地名,指某条溪流。

典故解析:

  • 鹏:出自《庄子·逍遥游》,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自由。
  • 雁知归:象征着归乡或归途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怀、咏史为主。此诗通过对凌歊台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览凌歊台遗址时所作,通过对遗址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凌歊台遗址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首联以“百尺凌歊事已非”开篇,直接点出了凌歊台的昔日辉煌与今日的荒凉。颔联和颈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如“禁园风暖车争发”与“废殿雨寒花乱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则以“三千歌舞今何处”作结,强调了往昔的繁华已成云烟,只有自然依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遗址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对比凌歊台的昔日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
  • 颔联:通过对禁园和废殿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 颈联:以鹏鸟和大雁为象征,表达了高远的志向和归途的意象。
  • 尾联:通过对比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禁园风暖车争发”与“废殿雨寒花乱飞”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如鹏鸟象征高远的志向,大雁象征归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凌歊台遗址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强调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深刻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凌歊台:象征着昔日的辉煌。
  • 苔衣:象征着岁月的痕迹。
  • 禁园、废殿:象征着皇家的辉煌与废弃。
  • 鹏、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归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凌歊台”象征着什么? A. 昔日的辉煌 B. 今日的荒凉 C. 自然的永恒 D. 历史的变迁

  2. 诗中的“鹏”象征着什么? A. 高远的志向 B. 归途的意象 C. 自然的永恒 D. 历史的变迁

  3. 诗中的“三千歌舞今何处”表达了什么? A. 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B. 对今日荒凉的感慨 C. 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D. 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对高楼的描写,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汪元量《凌歊台》: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汪元量《凌歊台》:两者都通过对高楼的描写,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汪元量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王之涣等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虞美人 为瓯碧题话荔图二首 其二 虞美人 题龚定庵词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二十 虞美人 其四 虞美人 其三 虞美人 前题 虞美人 其二 虞美人 虞美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玄字旁的字 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熏焌 而还 犬字旁的字 交办 海中捞月 包含四的成语 山字旁的字 气象万千 远来和尚好看经 鼓字旁的字 彻底 浓桃艳李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