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其四十》

时间: 2025-05-07 08:43:54

诗句

终朝未厌哭滩声,归近何妨细作程。

送尽鹅湖青一带,灵山已复远相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3:54

原文展示: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其四十 赵蕃 〔宋代〕 终朝未厌哭滩声,归近何妨细作程。 送尽鹅湖青一带,灵山已复远相迎。

白话文翻译:

整日听着那悲伤的河滩声,我并未感到厌烦。 回家的路近了,不妨慢慢走,细细品味这段旅程。 送走了鹅湖那一片青翠的景色, 灵山已在远处迎接我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终朝:整日。
  • 未厌:不厌烦。
  • 哭滩声:形容河滩水声悲切。
  • 归近:回家的路近了。
  • 细作程:慢慢地走,细细品味旅程。
  • 鹅湖:地名,指鹅湖一带的景色。
  • 灵山:地名,指灵山。
  • 远相迎:远远地迎接。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八月八日离开潭州后所作的绝句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终朝未厌哭滩声”,通过“哭滩声”这一形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情感的投入。次句“归近何妨细作程”,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珍惜和细细品味的态度。后两句“送尽鹅湖青一带,灵山已复远相迎”,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归途的向往,灵山的“远相迎”更是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终朝未厌哭滩声”:诗人整日听着河滩的悲切水声,却并未感到厌烦,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情感的投入。
  2. “归近何妨细作程”:回家的路近了,诗人选择慢慢走,细细品味这段旅程,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3. “送尽鹅湖青一带”:诗人送走了鹅湖那一片青翠的景色,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
  4. “灵山已复远相迎”:灵山在远处迎接诗人归来,这句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灵山已复远相迎”中的“远相迎”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灵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归家的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哭滩声:形容河滩水声悲切,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情感的投入。
  • 鹅湖青一带:描绘了鹅湖一带的青翠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
  • 灵山:地名,通过“远相迎”的描绘,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哭滩声”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鸟鸣声 B. 河滩水声 C. 风声 D. 人声

  2. 诗人为何选择“细作程”? A. 因为路途遥远 B. 因为路途危险 C. 因为珍惜旅途 D. 因为时间充裕

  3. “灵山已复远相迎”中的“远相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绝句,如《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中的其他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风格和情感。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如《山居秋暝》,分析两者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整体背景,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语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矮斋杂咏 落花 新市杂咏 其二 呈周及之贡元 秋晚述怀呈薛子长 挽戚虚中 套筒 呈宁次翁 述事 清富楼 其一 登楼晚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骄奢放逸 逐凌 黼蔀黻纪 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兦聊 九曲十八弯 贝字旁的字 青眼客 包含尊的词语有哪些 思事 赶不上趟 麻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趔趔趄趄 貝字旁的字 返开头的成语 惹口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