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诗敬寄致政大夫先生》

时间: 2025-04-26 03:08:29

诗句

每见清江使,常询向子平。

徐行为山健,老眼对书明。

世共尊耆旧,愚犹及老成。

谁人要半道,愿与一门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29

原文展示:

每见清江使,常询向子平。徐行为山健,老眼对书明。世共尊耆旧,愚犹及老成。谁人要半道,愿与一门生。

白话文翻译:

每次见到清江的使者,我常常询问向子平的情况。他缓慢行走,却如同山一般稳健,老眼依然能清晰地读书。世人共同尊敬那些年高德劭的长者,而我这个愚笨之人也能达到老成的境界。有谁需要半途的帮助,我愿意与他成为同门弟子。

注释:

  • 清江使:指来自清江的使者。
  • 向子平:可能是指某位年高德劭的长者。
  • 徐行为山健:形容行走缓慢但稳健如山。
  • 老眼对书明:形容年老但视力依然清晰,能读书。
  • 耆旧:指年高德劭的长者。
  • 老成:指成熟稳重。
  • 半道:比喻中途。
  • 一门生:指同门弟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写给某位致仕归隐的长者的,表达了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见到某位来自清江的使者时,询问并向其表达对某位致仕归隐的长者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长者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长者的稳重和老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长者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长者的稳重和老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诗中“徐行为山健,老眼对书明”一句,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长者的形象,表达了长者虽老但依然稳健和清晰的特质。后两句“世共尊耆旧,愚犹及老成”,则表达了作者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够达到老成境界的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长者的敬仰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每见清江使,常询向子平:每次见到来自清江的使者,我常常询问向子平的情况。
  2. 徐行为山健,老眼对书明:他缓慢行走,却如同山一般稳健,老眼依然能清晰地读书。
  3. 世共尊耆旧,愚犹及老成:世人共同尊敬那些年高德劭的长者,而我这个愚笨之人也能达到老成的境界。
  4. 谁人要半道,愿与一门生:有谁需要半途的帮助,我愿意与他成为同门弟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徐行为山健”中,将缓慢行走比喻为山一般稳健。
  • 对仗:“老眼对书明”中,“老眼”与“书明”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以及对自己能够达到老成境界的期望。通过描绘长者的形象,表达了长者的稳重和老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

意象分析:

  • 清江使:象征着来自远方的消息和联系。
  • 向子平:象征着年高德劭的长者。
  • 山健:象征着稳重和力量。
  • 老眼对书明:象征着智慧和清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向子平”是指什么? A. 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 B. 一位年轻的学者 C. 一位清江的使者 答案:A

  2. 诗中“徐行为山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长者的什么情感? A. 轻视 B. 尊敬和向往 C. 嫉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涧泉日记》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二诗敬寄致政大夫先生》与韩淲的《涧泉日记》在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和向往上有相似之处。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江西诗派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冉冉云(牡丹盛开,招同官小饮,赋此) 冉冉云 雨中张坤鹤过访 冉冉云·倚遍阑干弄花雨 冉冉云·雨洗千红又春晚 冉冉云 弄花雨 冉冉云(弄花雨) 西地锦·重过黄梁古驿 西地锦·岭上初消残雪 西地锦·不与群花相续 西地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自报公议 龠字旁的字 暑热 包含凿的词语有哪些 算银 包含涩的成语 羽字旁的字 文从字顺 过钱 皆大欢喜 立刀旁的字 靠常 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可终日 大笔如椽 偷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