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旱》

时间: 2025-08-05 16:59:27

诗句

满望梅天雨,谁知日转骄。

畦蔬新住摘,盆树久停浇。

米贵粮囷尽,泉乾汲路遥。

未遑忧世事,灾已到颜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6:59:27

原文展示:

刘克庄的《夏旱》

满望梅天雨,谁知日转骄。
畦蔬新住摘,盆树久停浇。
米贵粮囷尽,泉乾汲路遥。
未遑忧世事,灾已到颜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夏季干旱的无奈与忧虑。尽管满心期待着梅雨的来临,谁知阳光却愈发炙热。菜畦里的蔬菜新鲜可摘,然而盆栽的树木却因缺水而难以浇灌。米价飞涨,粮仓里的粮食也已经用尽,泉水干涸,取水的路途变得遥远。诗人没有时间去忧虑国家大事,眼前的灾害已经降临,令人忧心。


注释:

  • 满望梅天雨:期待梅雨季节的降临。
  • 日转骄:天气越来越热,阳光强烈。
  • 畦蔬:菜畦,指菜地。
  • 盆树:盆栽的树木。
  • 米贵:指米价上涨。
  • 粮囷:粮仓,储存粮食的地方。
  • 泉乾:泉水干涸。
  • 汲路遥:取水的路途遥远。
  • 未遑:没有时间。
  • 忧世事:忧虑国家事务。
  • 灾已到颜瓢:灾难已经降临,直面苦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青山,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文学成就显著,尤其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刘克庄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尤其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以及他个人的感受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夏旱》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干旱带来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全诗开头以“满望梅天雨”引入,表达对雨水的渴望,紧接着却以“日转骄”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畦蔬新住摘”与“盆树久停浇”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无奈的失落,表现了农民内心的挣扎与悲哀。

接下来的“米贵粮囷尽”则传达出经济压力的迫切感,粮食短缺的情况令生计岌岌可危。这一系列的描写为后文的“未遑忧世事,灾已到颜瓢”奠定了情感基础,表明了诗人因眼前的困境而无暇顾及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无助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灾难时的心情与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满望梅天雨:表达了诗人对梅雨季节的期待,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2. 谁知日转骄:对比期待与现实,暗示希望落空,现实愈加严酷。
  3. 畦蔬新住摘:说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虽有收成,但也暗含难以维持的焦虑。
  4. 盆树久停浇:盆栽树木因缺水而无法浇灌,暗示人们在干旱中无能为力。
  5. 米贵粮囷尽:粮食短缺导致米价上涨,反映出经济压力。
  6. 泉乾汲路遥:取水困难,描绘出干旱带来的生活艰辛。
  7. 未遑忧世事:面对个人的困境,诗人无暇顾及更广泛的社会问题。
  8. 灾已到颜瓢:直面现实的苦难,表达了无奈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满望梅天雨”和“日转骄”形成强烈的对照,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象征:梅雨象征希望,干旱象征绝望,深刻反映出人们的情感变化。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夏季干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与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对现实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紧密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雨: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代表着丰盈的季节。
  • 烈日:象征着干旱与无情的现实,暗示着对生命的威胁。
  • 畦蔬:代表着农田与生活的希望,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
  • 盆树: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确幸,却因干旱而面临困境。
  • 粮囷:反映出经济状况,象征着民生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望梅天雨”中的梅雨象征什么?

    • A. 失望
    • B. 希望
    • C. 灾难
    • D. 绝望
  2. “米贵粮囷尽”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 A. 生活富裕
    • B. 粮食短缺
    • C. 自然灾害
    • D. 社会安定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什么?

    • A. 关注
    • B. 忽视
    • C. 迷茫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希望
  2. B. 粮食短缺
  3. C. 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秋夕》: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夏旱》《春夜喜雨》:前者描绘干旱的困境,后者则表现春雨带来的生机,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着自然的两种极端状态。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尽管背景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张按察秋山二首·赋孤山 和韵问魏石川疾 和岳文二公西湖韵 和毅斋喜雪 和雪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和徐榷院唐佐见寄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吹毛求疵 生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水力发电 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佩珠 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气冲牛斗 男女别途 蒹葭之思 偏科 下伏 词不逮意 采字旁的字 黑言诳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