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2:27
夙兴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曈曈海底日,赤辉射东方。
先驱敛群翳,微露不成霜。
早寤厌床第,起步东西厢。
引手视掌纹,黯黯未可祥。
念此阅人传,三年得跧藏。
弛担曾几时,兹焉忽腾装。
问今何所之,意行本无乡。
晨钟神惨悲,夜鼓思飞扬。
与俗同一科,何异犬与羊。
平明催放钥,利害纷相攘。
颠倒走群愚,岂但渠可伤。
清晨的阳光透过海面,红色的光辉照射东方。
晨曦驱散了夜晚的阴霾,微微的露珠尚未形成霜冻。
我早早醒来厌倦了床榻,起身走到东西厢房。
伸手查看掌纹,心中暗暗感到不祥。
想到读过的那些人传,三年时间如同埋藏。
何时才能放下肩上的担子,如今却又匆忙打点行装。
问我今天要去哪里,心中所行本没有归属。
晨钟敲响让人感到凄惨,夜鼓声声却又让人思绪飞扬。
与世俗同流合污,和犬羊有什么不同?
清晨的光明催促我放下心中的枷锁,利害关系纷乱交错。
颠倒了走在愚昧人群中,岂止是他们受到伤害。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精湛的词艺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于世。他的词多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常常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这首《夙兴》反映了作者早起时的感慨,表达了人生的迷惘与对世俗的思考。宋代社会风气较为繁华,但内心的空虚与焦虑同样显著。
《夙兴》通过清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曈曈海底日,赤辉射东方”,描绘出一幅光明的晨景,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对生活现状的反思与失落。
“早寤厌床第,起步东西厢”表现了诗人早起后的无奈与倦怠,似乎对生活的琐碎感到厌倦。在观看掌纹时,心中暗自感到不祥,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与不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自身的追问“问今何所之,意行本无乡”,表达了对人生方向的迷茫,似乎在追求中失去了归属感。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表述则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隐喻了人们的盲从与愚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晨光的欣赏,又有对人生困惑的沉重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迷茫、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反思,旨在唤起读者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曈曈海底日”意指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与俗同一科,何异犬与羊”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