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59
《怀隐堂》
作者:周邦彦 〔宋代〕
昔贤抱奇识,阅世犹鼠肝。
深颦畏轩冕,自谓山林宽。
至今仰高躅,凛若冰雪寒。
我侯坐少孤,久著聚鶡,屡费黄金丸。
归来长太息,依旧一瓢箪。
偶逢隐者谷,爱此高巑屼。
结庐面绝壁,所幸一枝安。
侯今未全老,每据伏波鞍。
曷不持长缨,取虏报县官。
功名事不磨,未可乐丘墦。
嗟我如鹪鹩,尽室寄苇萑。
谋居转幽邃,欲把严陵竿。
归管道环堵室,始觉生理。
因侯有华构,弥起百忧端。
昔日的贤者怀抱着奇特的见识,经历世事却仍如同鼠肝般渺小。
他深深皱眉畏惧权贵,自以为山林的生活更为宽广。
至今我仰望高洁的身影,宛若冰雪般冷峻。
我这位侯爷独坐在此,久居于聚鶡之地,屡次花费黄金的药丸。
归来时长叹一声,依旧只是一瓢酒。
偶然遇到隐者的山谷,喜爱那高耸的山峰。
在绝壁前结庐,所幸有一枝花安慰我。
侯爷如今尚未全老,常常骑坐在伏波的马鞍上。
为何不持长缨,去捕虏敌人报效县官呢?
功名之事难以磨灭,未可在丘墦之中乐陶陶。
唉,我如同鹪鹩,房屋寄居在芦苇之中。
谋划栖居逐渐幽深,想要把严陵的竿子取来。
归到那环绕着土墙的房子,开始觉察生理的道理。
因为侯爷有华丽的建筑,愈加引起我百般忧愁。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擅长“词”与“曲”,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周邦彦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失落与困惑,怀隐堂是他在面对名利与理想时的抒发,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怀隐堂》以其清新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周邦彦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通过对昔贤的追忆,传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深刻思考。开头以“昔贤抱奇识”引入,勾勒出古人对理想的执着,而今人却如同“鼠肝”,渺小而无力。这种对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现出诗人对现世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深颦畏轩冕”,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恐惧与厌倦。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逐渐倾向于隐居,崇尚山林的清幽与自由。“偶逢隐者谷,爱此高巑屼”,展现了诗人与隐者的共鸣,渴望与隐者一起共度清静时光。
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他的“长缨”未能捕获敌人,反映出心中对功名的无奈与追寻。“嗟我如鹪鹩,尽室寄苇萑”,用鹪鹩比喻自身的局促与卑微,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最终,诗人意识到,尽管有华丽的建筑,心中仍然充满忧虑。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生活的真实,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深切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人生的无奈与追求。诗人通过古贤的借鉴,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最终呈现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怀隐堂》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嗟我如鹪鹩”中的“鹪鹩”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