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22:05
即目
作者: 萧端澍 〔清代〕
野水吞桥争赴壑,
晴云夺路乱趋山。
雨馀好景凭谁写,
画意诗情满目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景象:河水奔流不息,仿佛要吞没桥梁,流向深谷;阳光明媚的云彩在天空中交错,扰乱了通往山的道路。雨后美丽的景色,究竟该由谁来描绘呢?诗意和画面感充满了我的眼前。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作者介绍:萧端澍(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期,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美好,引发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艺术的双重热爱。
《即目》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对雨后水流与晴空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首联“野水吞桥争赴壑”以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河水的奔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可以听到水流的轰鸣声。而“晴云夺路乱趋山”则通过对云彩的描写,展现了晴天的宁静与变化,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的多样性和不可捉摸。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内心的独白,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无奈与思考,究竟谁能将这美好景色化为文字和画面?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及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野水吞桥”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水流的汹涌
C. 桥梁的坚固
D. 天空的美丽
“雨馀好景凭谁写”中的“谁”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
B. 画家
C. 任何人
D.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