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端式十题·垂崖鞭》

时间: 2025-04-27 10:19:37

诗句

山竹引春根,垂透苍崖底。

绸直老龙须,佶屈修蛇尾。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19:37

原文展示

山竹引春根,垂透苍崖底。
绸直老龙须,佶屈修蛇尾。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竹根延伸在悬崖底部,像是引导着春天的到来。竹子的枝条笔直,宛如老龙的须根;而它的柔韧性则如同修长的蛇尾。即使是支郎(驴友)驯养了马匹,也不忍心将马的尾巴剪成鞭子来使用。

注释

  • 山竹:一种竹子,春天生长。
  • 引春根:引导春天的生命之根。
  • 苍崖:青翠的悬崖。
  • 绸直:形容竹子的直立。
  • 老龙须:比喻竹子像龙须一样长。
  • 佶屈:形容柔韧而弯曲。
  • 支郎:指年轻的男子或驴友。
  • :鞭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因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其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和端式十题·垂崖鞭》作于宋代,是司马光在与友人讨论自然与生活的过程中写下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山竹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感。山竹作为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象征着坚持和生命的延续。诗中的“引春根”不仅体现了春的到来,还隐喻了生命的根基和希望的萌发。诗人用“绸直”和“佶屈”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述了山竹的姿态,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柔美。

在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这不仅是对驴友生活的一种描绘,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也不应当轻易放弃对生命和自然的爱护,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竹引春根:山中的竹子引导着春天的生命之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 垂透苍崖底:竹子从悬崖的底部垂挂下来,表现出竹子的生长环境及其顽强的生命力。
  3. 绸直老龙须:竹子笔直而坚韧,像老龙的须根,传达出一种力量与美感。
  4. 佶屈修蛇尾:竹子的柔韧性如同修长的蛇尾,展现了自然的灵动。
  5. 支郎虽畜马:即便是年轻的男子有养马的能力。
  6. 不忍裁为箠:也不忍心将马的尾巴剪成鞭子,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老龙须和蛇尾,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让竹子似乎有了生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竹: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 春根:代表着新生与活力。
  • 苍崖: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 老龙须:寓意着力量与古老的智慧。
  • 修蛇尾:象征着柔韧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竹”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的坚韧
    C. 战争

  2.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马的厌恶
    B. 对生命的尊重
    C. 对驴友的嘲讽

  3. 诗中对竹子的描绘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意境。
  • 《竹石》:郑燮的诗作,借竹子表达节操与坚韧。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王维的诗作,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思乡之情,展现了自然的静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
  • 《司马光生平与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敦煌两关遗迹 送人省觐 过十八滩 戏赠郑圣符新婚 览聂长孺蕲春罢归舟中诗笔 庚子营又青旧业四首 其一 何绮川女士属题清风园图 哭华姜一百首 其三十三 侯长德书至答之以诗 登黄鹤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兄弟 豕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云屯席卷 地室 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肢一节 嘟噜 文友 正法眼藏 飞机 門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断简遗编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