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1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19:37
山竹引春根,垂透苍崖底。
绸直老龙须,佶屈修蛇尾。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竹根延伸在悬崖底部,像是引导着春天的到来。竹子的枝条笔直,宛如老龙的须根;而它的柔韧性则如同修长的蛇尾。即使是支郎(驴友)驯养了马匹,也不忍心将马的尾巴剪成鞭子来使用。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因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其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
《和端式十题·垂崖鞭》作于宋代,是司马光在与友人讨论自然与生活的过程中写下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山竹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感。山竹作为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象征着坚持和生命的延续。诗中的“引春根”不仅体现了春的到来,还隐喻了生命的根基和希望的萌发。诗人用“绸直”和“佶屈”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述了山竹的姿态,展现了自然界的灵动与柔美。
在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这不仅是对驴友生活的一种描绘,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也不应当轻易放弃对生命和自然的爱护,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山竹”主要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的坚韧
C. 战争
“支郎虽畜马,不忍裁为箠”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马的厌恶
B. 对生命的尊重
C. 对驴友的嘲讽
诗中对竹子的描绘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