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0:04
穷泉织骨已成尘,
幽草闲化二十春。
昔日相逢犹是梦,
今宵梦里更非真。
穷尽泉水的滋养,骨骼已化为尘土,
幽静的草丛中,时光悠然流逝了二十个春秋。
昔日的相逢恍若梦境,
而今夜的梦中更是虚幻无真。
本诗中提到的“昔日相逢”可理解为人生中的重逢与别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进行反思,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以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梦稚子》创作于司马光中晚年,正值他经历人生的沉浮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之际。诗中流露出对于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梦稚子》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流逝与生命脆弱的主题。首句“穷泉织骨已成尘”,以泉水的消逝暗示生命的终结,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哀伤。接下来的“幽草闲化二十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二十个春秋仿佛转瞬即逝,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
“昔日相逢犹是梦”,表达了对往日相遇的怀念,似乎一切都如同梦境般虚幻。而“今宵梦里更非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虚幻感,梦中的相逢更是无从把握,令人感到失落和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与人事,展现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的思考,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怀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梦境的虚幻,带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中“穷泉织骨已成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今宵梦里更非真”中“非真”指的是什么?
可以将《梦稚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梦与现实的交错,但李白更强调酒与乐,而司马光则更加沉重,关注生命的流逝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