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0:06
移床独上高台卧,
飒飒凉风吹面过。
林蝉忽噪惊薄梦,
手执残书幅巾堕。
我独自搬上床,躺在高台上,
凉爽的风轻轻吹过我的脸庞。
树林里的蝉突然鸣叫,惊醒了我朦胧的梦,
我手中拿着的残书和围巾掉落在地。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林蝉”和“高台”等意象,可以引申出古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史学成就,被誉为“公正之士”。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司马光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在喧嚣的世俗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这首《见山台书卧偶成》是司马光在高台上静卧时的随笔之作,显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移床独上高台卧”,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寻求静谧的场景,给人一种孤独而清静的感觉。接着,凉风轻拂,带来了自然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林蝉忽噪惊薄梦”一句,突显了自然声音对人的影响,蝉声的突如其来打破了诗人的宁静,让他从梦境中惊醒。这种“惊”字,既是对梦境的打断,也是对现实的回归,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此外,手中的残书和幅巾的掉落,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来看,诗中通过简单的日常细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烦扰,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与自然观。这种朴素而深刻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展现了对孤独与宁静的向往。
诗人在哪个地方卧?
A. 高台
B. 山下
C. 河边
D. 室内
诗中提到的“蝉”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昆虫
C. 一种鸟
D. 一种树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爱情的渴望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司马光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