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三 醉石操》

时间: 2025-07-27 19:21:50

诗句

望之温其玉,即之寒于冰。

一饮五斗,一石解酲。

众人皆醉石独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21:50

原文展示:

望之温其玉,即之寒于冰。一饮五斗,一石解酲。众人皆醉石独醒。

白话文翻译:

看那石头,温润如玉;触之则寒冷如冰。我一口气喝下五斗酒,足以解酒醉。众人都醉了,唯有我这个石头独自清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望之:看、望见。
  • 温其玉:形容石头的光泽温润如玉,形容其美好。
  • 寒于冰:形容石头的冷却感,强调它的寒冷。
  • 一饮五斗:一口气喝下五斗酒,五斗为量词,指喝酒量大。
  • 解酲:解酒醉,清醒。
  • 众人皆醉:大家都喝醉了的意思。
  • 独醒:独自清醒,与众不同。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石”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诗人通过对比饮酒后的状态与石头的清醒,表达了对饮酒文化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饮酒作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诗人通过“醉石”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反思,展现出个人的独立与清醒。

诗歌鉴赏:

《醉石操》是一首以饮酒为主题的诗作,诗中通过“石”来比喻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在饮酒的场合,许多人因为酒醉而迷失自我,而石头却是冷静的象征,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歌开头“望之温其玉”,以温润的玉石比喻醉酒后的美好幻象,接着“即之寒于冰”,则揭示了饮酒的另一面——酒后醒来时的冷静与孤独。诗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中“众人皆醉石独醒”的句子,既是对当下饮酒文化的批判,也是一种自我警醒。诗人在酒桌上选择清醒,表现了他拒绝随波逐流的决心,体现出一种独立的精神。整首诗在简练中透出深邃的哲理,让人反思生活中的喧嚣与自我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之温其玉:描绘出石头的外表如玉般温润,给人以美的享受。
  • 即之寒于冰:反转了前一句的温暖,表现出石头的冷峻,暗示内心的冷静。
  • 一饮五斗:强调饮酒的豪情,表现出诗人对酒的洒脱态度。
  • 一石解酲:通过石头的比喻,表明即使在醉酒的状态中,仍有一种清醒的自我。
  • 众人皆醉石独醒:对比众人醉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石”比喻清醒的状态。
  • 对比:醉与醒、温润与寒冷的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冲突。
  • 排比:不同状态的描述,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饮酒时的境况,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的选择与思考,体现了对自我认知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冷静、稳定与超脱。
  • :象征着放纵、享乐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众人皆醉”的意思是: A. 大家都喝醉了
    B. 大家都没有喝酒
    C. 只有我喝醉了

  2. 诗中“石”象征着: A. 美丽
    B. 清醒与理智
    C. 酒醉

  3. 诗中提到的“五斗”是指: A. 一种酒的品牌
    B. 酒的量
    C. 诗的数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醉石操》更注重内心的清醒与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酒的豪情与洒脱。这种不同的情感基调使得两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感旧送虞曹杨员外 送惟正归钱塘 明月湖 送吕太初法曹之许田 春帖子词皇帝阁十二首 其六 奉和御制后苑赏花诗 春雪 中山公损疾二首 送戚秘丞典上饶钱监 过惠崇旧居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云的成语 包含袤的词语有哪些 通文调武 瓦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遗珥堕簪 包含蛇的成语 练朱 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黛青 少妃 削株掘根 搔首弄姿 捻神捻鬼 提土旁的字 有害无利 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臼杵之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