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时间: 2025-07-29 17:53:35

诗句

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

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

昔有丹徒士,槟榔贮金盘。

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7:53:35

原文展示: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
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
昔有丹徒士,槟榔贮金盘。
富贵怀隐忧,无宁归故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仓鹒(鹤)在阳春的季节中啼鸣,乔木的声音清脆悦耳。然而,白马却不再吃苗,这样的景象反映了空谷中的寒冷和孤寂。诗中提到曾有一位丹徒的士人,他将槟榔储藏在金盘中,表面上富贵,但心中却怀有隐忧,最终还是希望能够回到故乡的宁静。

注释:

  • 仓鹒:一种鸟,常在春天出现,象征春天的来临。
  • 关关:形容鸟鸣声清脆而悦耳。
  • 白驹:指白马,这里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丹徒士:指的是丹徒的士人,丹徒是一个地方名。
  • 槟榔:一种植物,寓意富贵。
  • 金盘:象征财富的容器,这里暗指士人的富贵生活。
  • 隐忧:内心的忧虑,虽富贵却心中不安。
  • 故山:故乡,象征宁静和归属感。

典故解析:

“昔有丹徒士”中的“丹徒”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因其士人多而著称。槟榔贮金盘则反映了士人追求富贵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隐含了对这种生活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叔明,号充道,宋代诗人,生于1065年,卒于1125年。晁补之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作者仕途坎坷、心怀隐忧之际,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相结合,透视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仓鹒知阳春,乔木声关关”通过鸟鸣和树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然而,接下来的“白驹不食苗,奈此空谷寒”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无奈。诗中提及的丹徒士,既是对士人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富贵生活的反思,揭示了表面光鲜的生活背后潜藏的忧虑和不安。最后一句“无宁归故山”更是泯灭了世俗的喧嚣,表达了对故乡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反映了宋代士人普遍的情感困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仓鹒知阳春”:仓鹒在春天鸣叫,暗示春天的到来。
    • “乔木声关关”:乔木的鸣声清脆,营造出春天的氛围。
    • “白驹不食苗”:白马不再吃苗,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孤寂。
    • “奈此空谷寒”:空谷寒冷,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昔有丹徒士”:引出曾经的丹徒士,反映过去的繁华。
    • “槟榔贮金盘”:象征财富的贮藏,隐含士人的生活状态。
    • “富贵怀隐忧”:即使富贵,内心仍有忧虑。
    • “无宁归故山”:希望归隐故乡,追求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驹”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对青春的怀念。
    • 拟人:“仓鹒知阳春”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表现春天的生机。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富贵背后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士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 仓鹒: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希望。
  • 乔木: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白驹: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槟榔:代表富贵与奢华生活,隐含对物质的反思。
  • 故山:象征归属感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仓鹒知阳春”中的“仓鹒”是指哪个季节的象征?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丹徒士”指的是:

    • A. 一位富裕的商人
    • B. 一位隐士
    • C. 一位士人
    • D. 一位诗人
  3. 诗的最后一句“无宁归故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富贵的追求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春天的赞美
    • D.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感遇十首》与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结合,两者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风格有所不同,王维的诗更为深沉,而晁补之则更具生活气息和思考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 《晁补之的诗歌艺术研究》

相关查询

婕妤怨 题今是斋 感齿发之衰作诗自解 和双溪五首 青苔篇 和张凝神见贻 雨作二首 山居杂诗九十首 到庐阜谒清虚 楚妃叹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败胃 浮出水面 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井鲋 计深虑远 曰字旁的字 斜印 包含梭的成语 鼠字旁的字 永安宫 远不间亲 豕字旁的字 权开头的成语 辰字旁的字 装点一新 赝造 言从计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