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别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9 15:19:42

诗句

学比我公常恐后,身于馀子似蒙知。

心惊并直仪曹夜,泪尽孤吟海浦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9:42

原文展示: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别二首 其二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学比我公常恐后,
身于馀子似蒙知。
心惊并直仪曹夜,
泪尽孤吟海浦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蔡州叔父的深切怀念和悲痛。诗人感到自己在学识和成就上总是落后于他,仿佛在余子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夜深人静时,心中惊慌不已,眼泪已经流尽,独自吟唱着思念的诗句,仿佛在那遥远的海边。

注释:

  • 学比我公:我在学问上总觉得不如您。
  • 身于馀子似蒙知:身处在后辈中,似乎受到蒙蔽。
  • 心惊并直仪曹夜:心中惊慌,难以平静,夜晚直至仪曹(天子)之夜。
  • 泪尽孤吟海浦时:泪水已流尽,独自吟咏的时候在海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放翁,晚号鹿门隐士,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065年,卒于1125年。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诗歌、散文和词曲而闻名,尤其在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晁补之对已故蔡州叔父的追悼之际,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怀念与哀痛。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寄托自己的情感,反映出对身边亲人的珍视与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蔡州叔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首句“学比我公常恐后”,直接表明了对叔父的敬仰,诗人自觉在学识和成就上无法与其相比,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卑与惋惜。接下来的“身于馀子似蒙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感到自己在众多后辈中显得无比渺小,仿佛被蒙蔽了双眼,无法看清自己的位置。

“心惊并直仪曹夜”则转向内心的挣扎,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惊慌与不安。这种情感通过“泪尽孤吟海浦时”得以深化,诗人在孤独中吟唱着,泪水早已流尽,表现出对往事的无尽追忆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故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逝者的无限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学比我公常恐后:诗人感叹自己在学识上总是落后于蔡州叔父,流露出对前辈的崇敬。
  2. 身于馀子似蒙知:在后辈中,诗人感到自己似乎被遮蔽,无法展现自我,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3. 心惊并直仪曹夜:深夜中,诗人心中不安,无法平静,表现出对失去亲人的恐惧感。
  4. 泪尽孤吟海浦时:孤独之时,泪水已流尽,吟唱着思念,展现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两句通过“学比我公”和“身于馀子”形成强烈对比,突显诗人与叔父的差距。
  • 象征:泪水象征着思念与悲痛,海浦象征着遥远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亲人的怀念展开,通过表达对蔡州叔父的敬仰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出对人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学问:象征着知识和智慧,表现出对前辈的敬仰。
  • 泪水:象征着悲痛与思念,表现出对逝者的无尽怀念。
  • 夜晚:象征着孤独和思索,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我公”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蔡州叔父
    C. 余子

  2. “泪尽孤吟海浦时”中的“海浦”象征着什么? A. 暴风雨
    B. 孤独与思念
    C. 繁华与热闹

答案:

  1. B. 蔡州叔父
  2. B. 孤独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但与晁补之的作品在意象和情感的细腻程度上有所不同。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家庭团聚的渴望,而晁补之则强调了对逝者的追忆与敬仰。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

相关查询

满江红(四之二·仙吕调) 安公子(中吕调) 卜算子·江风渐老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其三 尾犯 玉楼春 其一 其八 透碧霄(南吕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字旁的字 呆若木鸡 栝楼 奸逆 音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而世为天下法 弋字旁的字 近水楼台先得月 提手旁的字 擎天柱 蹈古 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指点江山 宴礼 主动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