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保母帖》

时间: 2025-05-02 15:06:51

诗句

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

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

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制从儿时。

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

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

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

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

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

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

骚人胜士一朝玩,孝子慈孙千古悲。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6:51

原文展示

咏保母帖
作者: 王易简 〔宋代〕

黄閍断刻得者谁,双松下殉方壶螭。
其文记述保母李,云是大令之所为。
点画安知尚年少,笔不可制从儿时。
当其翰墨托久计,异哉岁月如前期。
为怜樵人巧收拾,岂无行道犹嗟咨。
残砖裹送平原家,阅古众帖奚独遗。
穷诹远引商是非,具眼落落多传疑。
尘埃尺纸拂陈迹,闻君好事卷赠之。
简编无端发汲冢,陵谷何年沈岘碑。
坐中赏识本易厌,世外隐伏劳旁窥。
骚人胜士一朝玩,孝子慈孙千古悲。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下穿墟墓求其师。

白话文翻译

谁知道这块黄昏时刻的刻石是谁所做?在双松树下,它陪伴着方壶和螭(龙)。文中记载的是保母李,她是大令(大官)的所为。点画之间,谁又能知道她年纪尚小?笔墨是不可以限制于儿时的。当她的笔墨寄托在长久的计划上,岁月却如同之前一样异样。因为怜惜樵夫的巧手收拾,难道就没有行道的人也在感叹吗?残砖送到平原的家中,阅读古帖何必独独遗漏这些呢?穷尽追溯商议是非,所见所闻多传疑惑。尘埃覆盖的纸张拂去陈迹,听说你喜欢的事情卷赠给你。简编无缘自发,沉没于陵谷何年何月的碑上。在座的人欣赏本来容易厌倦,世外隐伏着劳碌的旁观者。骚人胜士一朝玩乐,孝子慈孙千古悲哀。难道你没看到钟侯的书法也是极为奇特,甚至下到墟墓去寻求他的老师吗?

注释

  • 黄閍:黄昏时分。
  • 双松:指双生的松树,象征长久和坚韧。
  • 保母李:指的是一位保姆,李姓,可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 大令:指的是高官或大人物。
  • 点画:书法中的笔划。
  • 樵人:砍柴的人,象征平民劳动者。
  • 残砖:破碎的砖块,寓意破旧的遗存。
  • 钟侯:指钟繇,东汉著名书法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易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细节,表现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咏保母帖》是在一个宁静的时刻,作者面对一块古老的刻石,感悟到历史的沉淀与人情的流转。诗中通过对保母李的描绘,反映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的尊重,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诗歌鉴赏

《咏保母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通过对一块保母李的刻石的描绘,王易简不仅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诗中,黄昏的意象与双松的对比,勾勒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作者通过对点画与岁月的反思,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时间性与永恒性之间的矛盾。点画虽然是年轻的,但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其意义却愈加丰富。诗中提到的樵人和残砖,象征着劳动者的辛勤以及历史的遗留,彰显出诗人对平民生活的关注。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书法艺术的赞美,又蕴含着对历史的敬畏,展现了作者的文化自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閍断刻得者谁:引出对刻石的疑问,表现对历史的好奇。
  2. 双松下殉方壶螭:描绘自然环境,暗示古代文化的延续。
  3. 其文记述保母李:明确刻文主题,指向历史人物。
  4. 云是大令之所为:表明保母李的地位与重要性。
  5. 点画安知尚年少:质疑年龄与艺术的关系。
  6. 笔不可制从儿时:强调艺术创作的自由。
  7. 当其翰墨托久计:探讨艺术的长期影响。
  8. 异哉岁月如前期:感叹岁月的无情。
  9. 为怜樵人巧收拾:引入劳动者,表现生活的真实。
  10. 岂无行道犹嗟咨:反思世事的复杂性。
  11. 残砖裹送平原家:象征历史的遗留。
  12. 阅古众帖奚独遗:探讨文化传承的问题。
  13. 穷诹远引商是非:对是非之事的追溯。
  14. 具眼落落多传疑: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15. 尘埃尺纸拂陈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16. 闻君好事卷赠之:表明个人情感的寄托。
  17. 简编无端发汲冢:提及文化的无穷无尽。
  18. 陵谷何年沈岘碑:追问历史的沉浮。
  19. 坐中赏识本易厌:反映对艺术的复杂感情。
  20. 世外隐伏劳旁窥:暗示旁观者的存在。
  21. 骚人胜士一朝玩:对文人和武人的比较。
  22. 孝子慈孙千古悲:表达对家庭伦理的深思。
  23. 君不见钟侯书法亦大奇:引入钟繇作为书法的代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黄閍断刻”“双松下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点画与岁月、樵人和残砖比喻,深化了主题。
  • 拟人:通过对历史的“询问”,赋予历史以生命,增强了情感的代入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閍:象征时间的流逝。
  • 双松:象征坚韧与长久的文化传承。
  • 樵人:代表平民和劳动者的智慧与辛勤。
  • 残砖:象征历史的遗留与文化的传承。
  • 书法: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艺术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保母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易简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黄閍”指的是什么时间?

    • A. 早晨
    • B. 黄昏
    • C. 正午
    • D. 午夜
  3. “残砖裹送平原家”这句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对古代历史的追溯
    • B. 对平民生活的关注
    • C. 文化传承的遗留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王易简
  2. B. 黄昏
  3.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咏保母帖》《登高》:两首诗在主题上均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悟,但风格不同,《咏保母帖》更侧重于书法艺术与生活细节的结合,而《登高》则更强调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王易简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李明
  3. 《书法艺术与历史》—张伟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甲子岁元日呈郑侍御明府 相思曲 与道者同守庚申 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朝回阅乐寄绝句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心谨慎 狐绥鸨合 销声敛迹 力字旁的字 昊枢 衣字旁的字 争风吃醋 音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萋菲贝锦 寒埆 戴玄履黄 饮露餐风 双人旁的字 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晆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