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4:34
泠泠佩行空,湛湛镜无滓。
至洁漱岸骨,余润蒸石髓。
山上真人居,鼎灶长不毁。
犹闻洗药香,渐作落花水。
临流且勿赏,清音濯幽耳。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的清流与隐士的生活。佩饰在空中发出的清脆声响,水面如镜般清澈无瑕。洗净身体后,身体的骨骼似乎也得到了清洗,水的余温蒸发着岩石的精华。山中居住着隐士,他们的灶台永远不会被摧毁。隐约中可以闻到洗药的香气,渐渐地又如同落花流水一般。临近溪流,不要急于欣赏,清脆的声音能够洗涤心灵。
王易简,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将自然景物与隐逸生活结合起来,反映出他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九锁山十咏》的创作背景源于王易简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士生活的憧憬。在宋代,士人多追求隐逸生活,逃避官场的纷扰,诗中反映了这种文化氛围。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相结合,描绘了九锁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首句“泠泠佩行空”以声入境,传达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流之旁,感受那份清灵。接下来的“湛湛镜无滓”则描绘了水的纯净,象征着一种高洁的道德理想。
“至洁漱岸骨”表达了一种洗净铅华、回归本真的思想,隐喻着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纯净。山中隐士的生活则通过“鼎灶长不毁”表现出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安宁与自足。
诗的最后两句,“临流且勿赏,清音濯幽耳”,则以哲理性的告诫点明诗歌的主题:在自然的美好面前,不应仅仅停留于表面的欣赏,更要倾听内心的清音,体悟生命的真谛。这种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展示了王易简作为诗人的独到见解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内心的宁静与清新,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泠泠”指的是:
A. 清脆的声音
B. 悲伤的情感
C. 空灵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真人”是指:
A. 官员
B. 隐士
C. 商人
诗的主题主要强调:
A. 追求财富
B. 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C. 战争与和平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与隐逸的生活,表现出寻求内心宁静的主题,而王易简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哲理的思考,两者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王易简的《九锁山十咏》,并在诗词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