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百舌》

时间: 2025-05-09 00:17:49

诗句

问渠得似山间日,犹自筠笼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7:49

原文展示

百舌
作者: 潘牥 〔宋代〕

问渠得似山间日,犹自筠笼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问渠的声音就像山间的阳光,依然在竹笼里不停地叫着。我也常常多言,私下里反省,再三提醒自己要像瓶子一样守口如瓶。

注释

  • 问渠:指水流或水渠,问此处的意象可以理解为自然之声。
  • 似山间日:形容声音清脆如山间的阳光,意指清新悦耳。
  • 犹自:还在,仍然的意思。
  • 筠笼:竹制的笼子,用来装载鸟类等。
  • 私自省:指个人的反省和思考。
  • 守口要如瓶:比喻要守口如瓶,不轻易说话,保持沉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守口如瓶”这一表达反映了儒家思想中重视言语的节制和沉稳,强调内省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牥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常常蕴含哲理,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一个自然宁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我言语的反思,展现了宋代知识分子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诗歌鉴赏

《百舌》是潘牥一首独特的诗作,它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绘,引申出人内心的反思和自我约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头的“问渠得似山间日”,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声音的清脆犹如阳光般明亮,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自述“我亦多言私自省”,体现了他对自己言辞的反思,似乎在告诫自己要在这清新的环境中保持一份沉静,避免喧嚣。最后一句“再三守口要如瓶”,则是对自身言语行为的严谨要求,表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比,借用自然的声音来反思人心的喧嚣,表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在宋代,士人常常面临社会的压力与言语的纷扰,潘牥的这首诗正好反映了他们对自我修养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渠得似山间日”:诗人用问句引入,表现出对自然声音的好奇与欣赏。
  • “犹自筠笼叫不停”:声音持续不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我亦多言私自省”:转向自我,表明诗人意识到言辞的分量。
  • “再三守口要如瓶”:用瓶子象征沉默,强调言语的谨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间日”比喻声音的清晰和悦耳。
  • 拟人:声音被赋予生命,表现出自然的活力。
  • 对仗:开头与结尾形成呼应,增强诗的整体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言语的反思与自我约束,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流动,声音的来源。
  • 山间日:代表自然的光明与清新。
  • 筠笼:象征被束缚的声音,内心的压抑。
  • :象征沉默与自我约束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问渠”指的是什么?
    A. 水流
    B. 山脉
    C. 太阳
    D. 竹子

  2. “守口要如瓶”这一说法强调了什么?
    A. 说话的艺术
    B. 言语的谨慎
    C. 写作的技巧
    D. 交流的重要性

答案

  1. A. 水流
  2. B. 言语的谨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内心情感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比较潘牥的《百舌》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自我约束,而后者则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短暂,展现出不同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滕王阁感怀 减字木兰花·春情 清平乐·留春不住 清平乐·春晚 【中吕】红绣鞋 春景 蟾宫曲·山间书事 【越调】凭阑人 题情_翰墨空题鸾 【越调】柳营曲 赏春 【双调】寿阳曲 四时 【双调】蟾宫曲 山间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宋江起义 催芽 乌焉成马 杨开头的成语 旡字旁的字 虎牙桀立 堂高级远 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蜀素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頁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土贩 冰消冻解 玄字旁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凄凄楚楚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