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4:32
水涸沙仍湿,霜余草更幽。
烟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
随阳见鸿雁,三叹惜淹留。
在水干涸的地方,沙子却依然湿润,霜降后草地显得更加幽静。烟花的绚丽掩藏了落日的景象,山峦的骨骼在清秋中显露出来。坐着吃东西又有什么益处呢?行吟吟唱只让我自感愁苦。随着阳光,见到了鸿雁,三次叹息,惋惜它们的迟留。
元好问,字子默,号天池,元代诗人、词人,兼擅诗词、散文和书法。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作于九月的一个晦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愁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密切相关,尤其在秋季时节,伴随着自然的萧瑟,诗人的情感也愈发沉重。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以“水涸沙仍湿”引入,展现了干旱与湿润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霜余草更幽”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氛围,霜降后的草显得更加幽静,暗示着生命的沉寂与凋零。
“烟花藏落景”一句,仿佛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烟花虽美,却无法掩盖落日的凋零,表现了对生活中美好与无常的思考。“山骨露清秋”则将自然的清冷与空灵感传递给读者,仿佛在说,秋天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生命的反思。
后两句“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则是诗人自我反省的结果,坐着吃东西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反而在吟唱中感受到愁苦,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而“随阳见鸿雁,三叹惜淹留”通过鸿雁的出现,表现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珍惜,三叹则更是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提醒人们在自然变迁与时间流逝中,珍惜眼前,思考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孤独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在自然的清秋中,既感受到美的短暂,又体验到人生的愁苦,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诗中“水涸沙仍湿”中“沙”指的是:
A. 沙子
B. 沙滩
C. 沙漠
D. 沙漏
“霜余草更幽”的意思是:
A. 草地更加湿润
B. 草地显得更安静
C. 草地更加娇艳
D. 草地更加干枯
“随阳见鸿雁”中的“鸿雁”象征:
A. 美丽
B. 自由
C. 悲伤
D. 友情
这些作品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 vs 《山居秋暝》 -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