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

时间: 2025-05-06 02:24:32

诗句

水涸沙仍湿,霜余草更幽。

烟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

随阳见鸿雁,三叹惜淹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4:32

原文展示

水涸沙仍湿,霜余草更幽。
烟花藏落景,山骨露清秋。
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
随阳见鸿雁,三叹惜淹留。

白话文翻译

在水干涸的地方,沙子却依然湿润,霜降后草地显得更加幽静。烟花的绚丽掩藏了落日的景象,山峦的骨骼在清秋中显露出来。坐着吃东西又有什么益处呢?行吟吟唱只让我自感愁苦。随着阳光,见到了鸿雁,三次叹息,惋惜它们的迟留。

注释

  • 水涸:水干涸,指水位下降或干涸。
  • 沙仍湿:沙子依然潮湿,形成对比,突显环境的变化。
  • 霜余:霜降之后,草地更加幽静。
  • 烟花:此处指的是美丽的景象,烟花通常象征短暂而绚烂的美。
  • 山骨:指的是山的轮廓,形象地描述出秋天的清冷。
  • 坐食知何益:坐着吃东西有什么用呢?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
  • 随阳见鸿雁:随着阳光的变化,看到大雁飞来。
  • 三叹惜淹留:三次叹息,惋惜鸿雁的滞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子默,号天池,元代诗人、词人,兼擅诗词、散文和书法。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创作背景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作于九月的一个晦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愁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密切相关,尤其在秋季时节,伴随着自然的萧瑟,诗人的情感也愈发沉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以“水涸沙仍湿”引入,展现了干旱与湿润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霜余草更幽”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氛围,霜降后的草显得更加幽静,暗示着生命的沉寂与凋零。

“烟花藏落景”一句,仿佛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烟花虽美,却无法掩盖落日的凋零,表现了对生活中美好与无常的思考。“山骨露清秋”则将自然的清冷与空灵感传递给读者,仿佛在说,秋天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生命的反思。

后两句“坐食知何益,行吟只自愁”则是诗人自我反省的结果,坐着吃东西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反而在吟唱中感受到愁苦,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而“随阳见鸿雁,三叹惜淹留”通过鸿雁的出现,表现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珍惜,三叹则更是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提醒人们在自然变迁与时间流逝中,珍惜眼前,思考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涸沙仍湿:水源枯竭,沙地却依然湿润,暗示环境的变化。
  2. 霜余草更幽:霜降之后,草地显得更加安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3. 烟花藏落景:美丽的景象掩藏了落日的景色,反映出美与哀愁并存。
  4. 山骨露清秋:秋天的山脉显露出其骨骼,象征着生命的清冷。
  5. 坐食知何益:坐着吃东西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益处,表达了内心的失落。
  6. 行吟只自愁:吟唱诗歌只让我更感到愁苦,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
  7. 随阳见鸿雁:随着阳光的变化,看到鸿雁飞来,象征着对自由的渴望。
  8. 三叹惜淹留:三次叹息,惋惜鸿雁的滞留,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涸沙仍湿”和“霜余草更幽”,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山骨露清秋”,比喻秋天的清冷与孤独。
  • 拟人:如“烟花藏落景”,赋予景物以感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秋天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孤独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在自然的清秋中,既感受到美的短暂,又体验到人生的愁苦,带有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流动,干涸则代表生命的枯竭。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象征寒冷与凋零。
  • 烟花:象征短暂的美丽与光辉。
  • 鸿雁:象征自由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涸沙仍湿”中“沙”指的是: A. 沙子
    B. 沙滩
    C. 沙漠
    D. 沙漏

  2. “霜余草更幽”的意思是: A. 草地更加湿润
    B. 草地显得更安静
    C. 草地更加娇艳
    D. 草地更加干枯

  3. “随阳见鸿雁”中的“鸿雁”象征: A. 美丽
    B. 自由
    C. 悲伤
    D. 友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秋夕》 - 杜牧
  2. 《月夜忆舍弟》 - Du Fu
  3. 《山居秋暝》 - 王维

这些作品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 vs 《山居秋暝》 - 王维

  • 主题: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 风格:元好问的诗更偏向于抒情,情感深邃;王维则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清幽淡雅。
  • 意象:二者都使用了自然意象,但元好问的诗中愁苦感更为明显,而王维的诗则更显宁静与淡泊。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 编者:某某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作者:某某
  3. 《诗词的美学》 - 作者:某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 秋日 登鹳雀楼 凉州词 飞来寺 其二 飞来寺 其一 和赵瀫阳太史答黎瑶石内史偕游浮邱之作 其二 和赵瀫阳太史答黎瑶石内史偕游浮邱之作 其一 秋日集海珠寺 经训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砚 民不安枕 包含军的成语 耳字旁的字 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师门 负芒披苇 反文旁的字 当之有愧 斗字旁的字 雪台 骏波虎浪 淋漓尽致 铜头铁额 包含谦的成语 彑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包含页的词语有哪些 远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