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33
何处氛埃一点无,法堂清夜月明孤。
磬声喜得随风度,僧伴非为避世图。
沧海微茫超上界,高楼缥缈即仙都。
浮空出石灵鳌在,不必由来问贾胡。
在这片没有尘埃的地方,法堂在清静的夜晚显得孤寂且明亮。
敲磬的声音随风传来,让人心中愉悦,而那些僧侣并不是为了逃避世俗的名利。
遥望沧海,似乎超越了凡尘,似乎高楼云端就是仙境。
空中浮现出灵动的鳌鱼,不必再去询问贾谊和胡马的故事。
何即登,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世俗的淡泊。
此诗作于秋日,诗人漫步于海珠寺,感受寺庙的宁静和月夜的清丽,抒发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向往。
《秋日集海珠寺》展现了一幅清幽的秋日夜景,诗人在海珠寺的法堂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愉悦。首句“何处氛埃一点无”,以“无尘”引入,突显出寺庙环境的清净,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接下来的“法堂清夜月明孤”,不仅描绘了月光洒在法堂的孤独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磬声喜得随风度”,在这里,磬声成为连接内心与自然的桥梁,带来心灵的愉悦,而“僧伴非为避世图”则表明诗人对僧侣生涯的理解,拒绝将其视为逃避世俗的行为,反而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后面的两句“沧海微茫超上界,高楼缥缈即仙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仿佛在海的尽头便是超凡的仙境。最后一句“浮空出石灵鳌在”,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广阔的天地,突出了一种超脱的境界。整首诗以静谧的夜景为背景,结合对佛教哲理的理解,深刻而富有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向往。
诗中“法堂”的含义是什么?
诗人在“磬声”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高楼缥缈即仙都”中“缥缈”形容的是?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与本诗的“法堂清夜月明孤”都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思乡情怀,而后者则强调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