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5:1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5:16:51
行行出郭到邱中,
旧路犹然一线通。
鹤化不知丹灶冷,
灵光常照碧池空。
群公自是香山老,
太史何惭司马翁。
授简独惭诗未就,
片云头上雨濛濛。
走出城郭来到山丘中,
旧路依然是一条通途。
鹤仙不知丹灶已冷,
灵光常常照耀着碧池的空旷。
众公已是香山的老人,
太史如何能不惭愧于司马相如。
授予简书的我独自觉得愧疚,
片云之上正下着细雨蒙蒙。
何即登,明代诗人,字子登,号天泉,生于南明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与友人游历山水,吟咏抒怀,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本诗写于何即登与友人游历浮邱山时,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自我反省,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情怀与追求。
《和赵瀫阳太史答黎瑶石内史偕游浮邱之作 其一》是一首描绘游览山水的诗,诗中蕴含着浓厚的隐逸情怀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身处山丘的宁静与悠然,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首句“行行出郭到邱中”开篇即带出游览的情境,随后描绘旧路的通畅,似乎暗示着回归自然的道路依旧可行。接下来提到“鹤化不知丹灶冷”,不仅点明了修道者的境界,更引发了对世俗冷暖的思考。诗中“灵光常照碧池空”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暗示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自谦,提到“太史何惭司马翁”,自觉在文学造诣上不如古代名士,展现出一种谦逊和对传统的敬仰。“授简独惭诗未就”则流露出对未能完成创作的无奈与愧疚。最后一句“片云头上雨濛濛”以自然景象作结,使诗的意境更显得深远而悠长,仿佛暗示着诗人在思考中渴望创作的心情。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省,体现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鹤化”象征什么?
“授简独惭诗未就”中“授简”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