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乱后返里》

时间: 2025-05-10 06:38:33

诗句

不惜奔波苦,招邀返里门。

颓垣留火色,委骨认刀痕。

大漠风声恶,荒原日气昏。

邻翁相对语,凄恻不堪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8:33

原文展示:

不惜奔波苦,招邀返里门。
颓垣留火色,委骨认刀痕。
大漠风声恶,荒原日气昏。
邻翁相对语,凄恻不堪论。

白话文翻译:

不惜奔波辛苦,只为回到故乡的门口。
破败的墙垣上留下了火烧的痕迹,尸骨残留着刀伤的痕迹。
大漠中的风声凶恶,荒原上的阳光令人昏沉。
邻居老翁相对而坐,谈论着往事,令人心痛不已。

注释:

  • 不惜:不惜代价,形容心情急迫。
  • 奔波苦:形容四处奔走,承受艰辛。
  • 招邀:招呼、邀请。
  • 颓垣:破败的墙垣。
  • 火色:火焰的颜色,暗指战争后的景象。
  • 刀痕:刀刃留下的伤痕,暗指战争的残酷。
  • 大漠:广阔的沙漠,象征荒凉。
  • 日气昏:阳光的光辉令人感到晕眩,象征无望和绝望。
  • 凄恻:悲伤而可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皋,清代诗人,以其抒情诗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之后,诗人归乡的途中,目睹了故乡的破败与生灵涂炭,深感悲痛与无奈。

诗歌鉴赏:

《乱后返里》是李皋在战乱后归乡之际所作,诗中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争的痛恨。首联通过“不惜奔波苦,招邀返里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渴望和不屈的精神,尽管路途艰难,仍然不想放弃归乡的希望。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颓垣留火色,委骨认刀痕”则以极为直白的方式,展示了战后的惨状,破败的墙垣和屠戮的痕迹,无不让人感到心痛。诗人在此刻的描写中,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既有对家园沦陷的悲痛,也有对生命的无奈。

“大漠风声恶,荒原日气昏”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孤寂与无助,展现了一种荒凉的氛围。最后一句“邻翁相对语,凄恻不堪论”,则将目光转向邻里关系,表达了人们在战后重聚时的无奈与哀伤。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争的深沉控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惜奔波苦,招邀返里门:表达了诗人愿意承受一切艰辛,只为回到故乡的决心。
  2. 颓垣留火色,委骨认刀痕:形象地描绘了战后残破的景象,暗示着战争带来的死亡与伤痛。
  3. 大漠风声恶,荒原日气昏: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沉重与无望。
  4. 邻翁相对语,凄恻不堪论:通过邻居的对话,展现了人们在战后生活中的悲惨经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火色”和“刀痕”形象化地表现战争的侵害。
  • 对仗:如“奔波苦”与“返里门”,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意象: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情景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控诉,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奔波”: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与追求。
  • “颓垣”:代表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悲惨的现实。
  • “大漠风声”:反映了内心的孤寂和绝望。
  • “邻翁”:象征着人们在苦难中互相扶持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颓垣”指的是什么?

    • A. 破败的墙垣
    • B. 美丽的花园
    • C. 繁华的街道
    • D. 田园风光
  2. 诗人通过什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对大自然的描写
    • B. 对邻居的谈话
    • C. 奔波的艰辛
    • D. 对战争的控诉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战乱带来的民族悲痛,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而李皋则更为注重个人的归属感与故乡情怀,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互呼应的地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皋相关的传记与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弈喻 万寿观 万寿观 唐隐士袁宣墓 闻雁 朱陵洞 感怀 舟中杂诗 其二 舟中杂诗 其一 两生相逢行赠彭甘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宿蠹藏奸 铸山 車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天高地下 包含搑的词语有哪些 糹字旁的字 小句 高丽舞 四点底的字 斯斯文文 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院的词语有哪些 应对如流 何如 包含借的成语 秩序井然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靑字旁的字 夔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