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日读书》

时间: 2025-04-27 14:21:06

诗句

微雨潇潇生嫩凉,藕花零落满池塘。

地宽月到中天小,气爽风过野水长。

观物无心参造化,开编有得即文章。

佳辰好景登高近,更索新吟入锦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1:06

原文展示:

微雨潇潇生嫩凉,藕花零落满池塘。
地宽月到中天小,气爽风过野水长。
观物无心参造化,开编有得即文章。
佳辰好景登高近,更索新吟入锦囊。

白话文翻译:

微微细雨轻轻洒落,带来了些许凉意,池塘里的藕花已经凋零,满池都是花瓣。大地宽阔,月亮到了正中间却显得渺小,空气清新,微风吹过,野外的水流也显得绵长。观察事物时心中无所挂碍,自然能领悟造化的奥秘,所写的文章便能蕴含深意。美好的时光和风景让我想要登高远望,更想从中获得新诗,珍藏在我的锦囊中。

注释:

  • 微雨潇潇:微微的雨声,形容细雨淅淅沥沥。
  • 嫩凉:清新而略显凉意。
  • 藕花零落:藕花凋零,暗指秋日的凋零之美。
  • 地宽月到中天小:地面宽广,月亮高悬却显得渺小,寓意人类相对于自然的渺小。
  • 观物无心参造化:观察事物时心无杂念,便能参悟自然的道理。
  • 开编有得即文章:写作时有所得,便能成文。
  • 佳辰好景:美好的时光和风景。
  • 登高近:登高望远,心情愉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昼(1645-1710),清代诗人,字子云,号浩然,晚号云山。生于江苏,出身士族,早年游历名山大川,后以诗名闻名。弘昼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秋日读书》作于清代,是弘昼在一个秋日细雨中读书时的感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此诗反映了他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以及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所获得的灵感。

诗歌鉴赏:

《秋日读书》是一首描绘秋日情景的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藕花、月亮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作者在秋季的静谧氛围中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头两句以微雨和藕花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柔和的秋日气氛,细雨轻洒、藕花凋落,正是秋天的特征,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地宽月到中天小”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渺小感,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在广袤的自然面前应保持谦逊。而“气爽风过野水长”生动地描绘了秋日的清爽气息,给人以舒适与宁静的感觉。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写作和思考的探讨,作者强调在观察自然时要心无杂念,才能领悟到自然的奥秘,从而创作出有深度的文章。最后一句“佳辰好景登高近,更索新吟入锦囊”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创作灵感的渴望,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的灵感与哲理,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智慧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雨潇潇生嫩凉:细雨轻柔,带来清凉之感,表现秋日的气候特点。
  2. 藕花零落满池塘:藕花凋落,暗示秋天的到来,生命的流逝。
  3. 地宽月到中天小:广阔的大地上,月亮高悬却显得微不足道,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4. 气爽风过野水长:秋风送爽,野外的水流显得绵延,描绘出自然的宁静。
  5. 观物无心参造化:观察事物时心中无挂碍,能领悟自然的奥妙。
  6. 开编有得即文章:写作得心应手,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7. 佳辰好景登高近:美好的时光和风景,让人想要登高远望。
  8. 更索新吟入锦囊:渴望新的灵感,珍藏在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地宽月到中天小”,通过比喻突出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
  • 拟人:如“藕花零落”,给予藕花以生命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在宁静中读书写作的乐趣。诗人强调了心无杂念的重要性,体现了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与珍惜美好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 微雨:象征着温柔与宁静。
  • 藕花:代表着秋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 月亮:象征着光明与宁静,反映出人的渺小。
  • 野水:象征着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藕花零落”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中的“观物无心参造化”意在强调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在观察自然时,心中要有杂念。(对/错)

答案:

  1. C. 秋天
  2. 观察事物时心中无挂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秋词》 by 刘禹锡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慨,但更加忧伤。
  • 《秋词》:通过更加浓烈的情感表达对秋天的思考,与《秋日读书》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过土笕冈 再和罗武冈钦岩酴醾长句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菊径 庆长叔招饮一桮,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题湘中馆 雨後晓起看山 再赋石翁石婆 跋汪省干诗卷二首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黍字旁的字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三谏之义 用字旁的字 包含剃的词语有哪些 开科 丨字旁的字 军结尾的成语 臣役 包含肠的成语 有作其芒 鼎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遬听远闻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踣地呼天 月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