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4:59
沁园春 其二十三 送吴龙津太守乃旸谷翁还晋陵
作者: 夏言 〔明代〕
玉女潭头,张公洞口,好段烟霞。
记往日尊前,长安有约,何年此地,同炼丹砂。
飞舄云间,拂衣天上,几阵清风送到家。
忽报道,有仙翁驻节,太守公衙。
相逢一笑天涯。
指玄圃沧洲路未赊。
把万种丹经,从头参透,玄关一窍,认取无差。
犬吠白云,莺啼修竹,策杖春江送去槎。
更看取,待银蟾秋满,丹桂生花。
在玉女潭的岸边,张公洞的入口处,烟雾缭绕,风景如画。
我记得曾经在您面前谈起,长安有约,不知道在何年此地,
我们一起炼制丹砂。
我乘着云飞行,衣衫飘飘,几阵清风送我回家。
突然听说,有位仙翁在此驻扎,您作为太守也在公衙。
我们相逢时一笑置之,仿佛天涯无阻。
指着玄圃和沧洲的路程还不远。
把万种丹经,从头到尾参透,
在玄关的一窍中,认清无误。
犬吠声伴着白云,莺啼声和修竹相映,
我拄着杖,顺着春江送走小舟。
再看一看,等到银蟾满月,丹桂盛开。
夏言(1482年-1559年),字子明,号松坡,明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尤其在山水诗和咏怀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夏言的诗作常常带有道教思想,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沁园春 其二十三》创作于夏言担任太守期间,诗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送别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充满了道教文化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描绘了玉女潭和张公洞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清新、悠远的氛围,仿佛将人带入一幅山水画中。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友人曾在长安的相约,共同追求炼丹的理想,这一记忆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
诗中的“飞舄云间,拂衣天上”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象征着理想的自由与逍遥。同时,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期许也通过“银蟾秋满,丹桂生花”展现得淋漓尽致,寓意着友人未来的美好生活。
全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夏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回忆往事,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中提到的“玉女潭”象征什么?
诗人在回忆中提到与友人一起做什么?
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