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2:57
寂寂深宵独凭窗,高高孤月久相望。
廊灯明碍清辉到,离绪生添秋夜凉。
诗思渺,梦云长,车声恼客总彷徨。
纵然一夕行千里,千里尽头非故乡。
在寂静的深夜,我独自倚窗而立,与那高挂的孤月遥遥相望。廊灯的光亮遮挡了清辉的照射,心中的离愁愈发添了几分秋夜的凉意。诗情渺茫,梦中的云朵悠远漫长,车轮声扰乱了我这个旅客的思绪,让我感到彷徨。即使一夜之间走过千里路,最终的目的地也不是故乡。
蔡淑萍,生于当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女诗人。她的作品常常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探讨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她的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善于用日常的细节传达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诗人因身处异乡而感到孤独与思乡之情。正值秋季,夜晚的气温逐渐变凉,诗人借助月光与夜色,抒发内心的惆怅与思绪。
《鹧鸪天 其三》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开篇“寂寂深宵独凭窗”,描绘了一幅孤独的夜景,诗人通过对夜的描写引入内心情感的波澜。深夜的寂静与高空的明月形成鲜明对比,孤月如同诗人的心情,孤独而遥远。接下来的“廊灯明碍清辉到”,则暗示了诗人与外界的隔离,灯光的明亮却无法照亮她的内心世界。
“离绪生添秋夜凉”一语,生动地刻画了思念的情绪如秋夜的凉意般渗透心间,令人在温度的变化中感受到情感的重压。诗人面对“车声恼客总彷徨”,表达了身为旅人的无奈与迷茫,耳边的车声似乎在提醒她即将离开的现实。
最后一句“纵然一夕行千里,千里尽头非故乡”更是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归属感的缺失。即使身处千里之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无法抹去,形成了对比之强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孤独、思乡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受,揭示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对归属感的渴望。情感层面上,诗人通过对夜景、月光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哲思与感伤。
诗中“廊灯明碍清辉到”中的“清辉”指的是:
A. 星光
B. 太阳光
C. 月光
D. 灯光
诗人所感到的“彷徨”主要是因为:
A. 人生的选择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爱情的困扰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情
B. 思乡
C. 自然
D. 爱情
以上作品都与蔡淑萍的《鹧鸪天 其三》有着相似的情感基调和主题,体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思乡情怀与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