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45
《鹧鸪天 闺咏》
作者:黄永
晚掠云鬟上翠楼。
腰肢娇小不胜秋。
明知无梦挑灯立,
暗欲窥人趁月游。
新解恨,旧无愁。
忽惊语笑却回头。
原来姊妹偏相惹,
说起儿郎满面羞。
傍晚时分,轻轻掠过的云鬟在翠楼上飘荡。
她那娇小的腰肢在秋风中显得脆弱。
明知道自己无梦,挑灯独自站立,
却暗自想要趁着月光去偷窥他人。
对新生的烦恼感到恨意,而旧日的忧愁已无。
突然被惊扰,笑声回头张望。
原来姐妹之间互相调侃,
谈起心上人时满脸羞红。
作者介绍:
黄永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情的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常用优美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
创作背景:
《鹧鸪天 闺咏》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重视科举和家族观念的时代。女性在家中多为闺中女子,诗作反映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对情感的思考。
《鹧鸪天 闺咏》是一首描绘闺房女子情感的诗作,整体氛围充满了柔美和细腻。诗中描写了女子在黄昏时分的独白,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情。她在秋风中感受到的微凉和娇小的身姿,传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知。
诗的开头通过“云鬟”与“翠楼”的描写,勾勒出女子的美丽与孤独。接着,诗人用“明知无梦挑灯立”来表达女子的清醒与无奈。她虽知无法寄托于梦中,却又忍不住想去窥探他人的情感生活,展现出一种渴望与憧憬。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姐妹间的调侃和嬉笑,展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姐妹们之间的嬉笑打破了她的孤独,也让她在谈论心上人时,脸上流露出羞涩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反差,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云鬟”与“翠楼”的结合,赋予了女子以诗意的形象;“明知无梦”则表现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探讨了女性在独处时的内心矛盾与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云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诗意的意象
B. 头发的发型
C. 一种植物
诗中女子的情感变化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姐妹的调侃
C. 对儿郎的羞涩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渴望
B. 生活的烦恼
C. 姐妹之间的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永和李清照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的内心情感,但黄永更注重描写姐妹间的调侃,而李清照则多集中于个人的愁苦与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都有其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