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17:01
鹧鸪天
作者: 刘永济 〔清代〕
两鬓繁忧渐不禁,镆铘无复作龙吟。
比邻鸡黍知何日,晚岁冰霜共此心。
缣一帧,意千金,中年多感况如今。
悬门弧矢成衰朽,惭负钟期解听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随着年岁渐长,白发逐渐增多,忧愁也越来越深,昔日的辉煌已无法再现。邻居的丰收与自己的人生境遇形成对比,心中感到惆怅。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却被岁月所磨灭,感叹人生如梦,唯有对音乐的钟情依然不减,然而却因无力回天而感到惭愧。
“钟期”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钟期,他所作的音乐深得伯牙的欣赏,象征着知音之难得。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怀念。
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作品多以抒情为主,擅长用古典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本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时值清代社会动荡,个人经历诸多磨难,面临人生的种种困扰,因而在诗中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诗中,刘永济用“白发”、“忧愁”等意象,描绘了伴随岁月增长而来的无奈与凄凉。诗的开篇就以“两鬓繁忧渐不禁”引入,直接表明了时间对人的侵蚀与困扰。接着,通过“比邻鸡黍知何日”表达对生活的渴望与期待,暗示周遭的繁华与自身的落寞。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短暂与变幻,心中所珍视的美好时光与情感在岁月的流逝中显得愈加珍贵。最后的“惭负钟期解听琴”则道出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惭愧与对音乐的热爱,这不仅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深切期望。
整首诗既有沉重的现实感,又不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
全诗以人生无常为主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音乐与美好情感的珍视,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每个意象在诗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时间、情感的深刻理解。
《鹧鸪天》的作者是?
诗中“惭负钟期”意指什么?
“两鬓繁忧渐不禁”中的“繁忧”指的是什么?
李清照的《临江仙》与刘永济的《鹧鸪天》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不过李清照更侧重于对失去爱情的思念,而刘永济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示了深厚的思考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