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20
满江红·莫话南征
晁补之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余里。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清时事,羁游意。
尽付与,狂歌醉。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不要再谈南方征战的事情,船头已经转过三千多里。
没有感叹这浮生的漂泊,却只是在伤感美好的相聚时光。
眼前满是青山和芳草,船桨轻划在碧水和斜阳之间。
问这里的芰荷生长得最深处在哪里,渔人指着告诉我。
在这清闲的时光里,游子的心情也随之轻松。
一切都交给狂歌与醉酒。
有才华的南阮自有知音,
不像朱公那样去江海漂泊,还未能实现陶渊明的田园梦想。
即便楚乡的风景胜过我的故乡,谁能与我对饮呢?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6年-1126年),字子晦,号放翁,宋代诗人、词人,性情豪放,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怀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南宋时期,作者面对南征的历史背景,心中充满对战争的厌倦与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浮生与美好时光的珍惜。
《满江红·莫话南征》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以“莫话南征”引入,直接点明主题,显示出对战争的厌倦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词的中间部分描绘出青山、芳草以及碧水与斜阳的自然景致,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静谧而美好的环境,与前面的战争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以“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展现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深层次的思考,寻求一处心灵的栖息地。在“清时事,羁游意”中,诗人自嘲地将羁旅行作为一种逃避,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在结尾部分,诗人以“楚乡风景胜吾乡”感叹故乡的美,但也隐含着对知己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生命的珍惜,表现了诗人豪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余里。
开篇即抒发对战争的厌倦,强调远行的艰辛。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
描绘自然之美,展现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通过渔人的指引,反映对自然美的探索。
清时事,羁游意。
表达诗人对当下生活的清醒和对自由的渴望。
尽付与,狂歌醉。
自我放纵,寻求快乐,逃避现实的苦闷。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体现对才华的自信,渴望知音的孤独感。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
对比朱公与陶渊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尽管楚乡的风景胜过故乡,但缺少知己共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知己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再谈论什么?
A. 北方征战
B. 南方征战
C. 诗歌创作
D. 自然风光
诗中提到的“朱公”是谁?
A. 诗人本人
B. 陶渊明
C. 朱自华
D. 无名氏
词中提到的“清时事”指的是?
A. 美好的时光
B. 政治清明的时代
C. 自然景色
D. 个人的内心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晁补之更加强调对时代的反思与对知己的渴望。
以上是对《满江红·莫话南征》的详尽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