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45
绮廊疏,芳径转,楼阁浅深见。
迤逦珠帘,多半隔花卷。
殢人一曲朱栏,是谁频倚。
恁沾袖馀香犹暖。恨春晚。
回首檀板金尊,年前凡欢宴。
题榜风流,还问旧家燕。
更怜临水纱窗,杨花堆雪,
正闲煞嫩晴庭院。
在这绮丽的廊道上,芳香的小路蜿蜒曲折,楼阁的深浅交错可见。珠帘轻垂,很多地方被花儿遮挡。
那曲动人的旋律在红栏上回荡,究竟是谁倚着栏杆,频频回眸?
那余香还温暖着我的袖子,恨春天已然过去。
回想起那时的酒杯,檀木的酒樽,往年欢乐的宴会。
我在题写的榜上感慨风流人物,还在问候那旧日归来的燕子。
更是怜惜那临水的纱窗,杨花如雪般堆积,
在这温柔的晴天庭院中,显得格外悠闲。
李慈铭(约1847-1923),字惟瑄,号澄江,清代诗人、词人,曾任官职,深受文人雅士推崇。他的诗词多表现清丽婉约的风格,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
《祝英台近二首》是李慈铭在晚年时创作的一组词作,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本词以细腻的风景描写与感情抒发为主线,展现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庭院场景,同时又透出对春天短暂的惋惜。首句的“绮廊疏,芳径转”描绘了一个优雅而迷人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的“迤逦珠帘,多半隔花卷”,则通过细致的物象描写,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珠帘与花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殢人一曲朱栏,是谁频倚”一句,带有一种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某种温馨情感的追忆与渴望。诗人在对往昔的美好记忆中,感受到一丝温暖与孤独的对比,恰似那“恨春晚”的情感,春天的逝去让人心生惆怅。
最后几句“更怜临水纱窗,杨花堆雪,正闲煞嫩晴庭院”则是对春日庭院的深情眷恋,杨花的飘落与堆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以细腻的景物描写为基础,深刻的情感流露为支撑,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惋惜,描绘了一个充满美感的环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情感基调既有温馨也蕴含悲伤。
诗中的“绮廊”主要指什么?
“恨春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哪一句描绘了庭院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