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吴冲卿》

时间: 2025-05-10 00:04:08

诗句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

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

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

穷年走区区,得谤大於屋。

归来污省舍,又继故人躅。

相逢只数步,吏桉常填目。

切嗟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孤危失所助,把卷常恨独。

虚名终自误,谬恩何见蹙。

清明有冲卿,奥美如晦叔。

时谓当选升,屈指尚五六。

揆才最不称,饕宠宁无恧。

殷勤故人书,纸尾又见勖。

君虽好德言,我自望忠告。

易称动不括,传论大明服。

进为非成材,罪恐不容赎。

岁残东风生,陕树尘翳麴。

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0:04:08

原文展示

寄吴冲卿
王安石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与君语承华,念此非不夙。
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
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
穷年走区区,得谤大於屋。
归来污省舍,又继故人躅。
相逢只数步,吏桉常填目。
切嗟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孤危失所助,把卷常恨独。
虚名终自误,谬恩何见蹙。
清明有冲卿,奥美如晦叔。
时谓当选升,屈指尚五六。
揆才最不称,饕宠宁无恧。
殷勤故人书,纸尾又见勖。
君虽好德言,我自望忠告。
易称动不括,传论大明服。
进为非成材,罪恐不容赎。
岁残东风生,陕树尘翳麴。
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寄托。诗中提到物事变化万千,但人心却只通一曲,读书的人总觉得自己学得很多,但面对事情时却感到知识的不足。与朋友吴冲卿的交谈中,诗人回忆到早年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田地的渴望,希望能够回归田园生活,耕作成熟。诗人感叹自己在官场上的笨拙,常常遭遇流俗的非议,穷年累月的奔波只换来谤言如屋。即便归来后生活依旧清贫,仍然能想到旧友。相逢时相距不过数步,官场上的琐事却如影随形,无法摆脱。诗人表达了对孤独的无奈和对友谊的渴望,虽然心中有许多感慨,却又无从倾诉。最后,诗人通过酒谈笑友谊,似乎在追逐那份久违的轻松与快乐。

注释

  • 物变极万殊:事物变化极为复杂,各种情况千差万别。
  • 心通才一曲:人心的感受和理解却是单一的。
  • 读书谓已多:读书的人总是认为自己学得很多。
  • 抚事知不足:面对事情时却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
  • 恨无数顷田:怨恨自己没有多少田地可以耕种。
  • 归耕使成熟:希望能够回归田园,享受耕作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倡政治改革,推行新法,力求改善民生。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真切、情感丰富而著称。

创作背景

《寄吴冲卿》是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当下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于王安石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政治的失望和对朋友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见长,王安石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官场生活的深刻感悟。开头的“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便道出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外界事物变化无常,而人的内心却往往难以适应这些变化。接着,诗人表达了读书的无奈,虽然学识丰富,却在现实中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与不足。

诗中多次提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王安石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和对自然生活的渴望。尤其是“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一句,透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王安石在官场的经历让他感到孤立无援,诗中“孤危失所助,把卷常恨独”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也由对世事的感慨转向对友谊的珍视。结尾以“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收束,给人以温暖的希望,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友谊与欢笑仍能带来片刻的宁静与快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说明外界变化万千,而内心的感受却往往简单。
  •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强调学识虽然丰富,但在实际事务中仍感到不足。
  • 恨无数顷田,归耕使成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 当官拙自计,易用忤流俗:显示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适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例如“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
  • 比喻:通过“田”比喻理想生活,隐喻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友谊的珍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田园:象征理想与宁静的生活。
  • :代表友谊与欢乐的时光,虽是短暂却弥足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官场生活的荣耀
    • B. 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C. 学识的广泛性
  2. “恨无数顷田”中的“田”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生活
    • C. 权力
  3. 诗中提到的“孤危失所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友谊的失望
    • B. 对官场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田园生活的理想描绘。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陶渊明的诗作均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王安石更多体现了对现实的困惑与无奈,而陶渊明则更为理想化与洒脱,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 河传·江畔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夏中病痁作 春初对暮雨 雪夜与友生同宿晓寄近邻 秘书省有贺监知章草题诗笔力遒健风尚高远…因有此作 苦楝花 过潼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立刀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肝心若裂 财迷心窍 交吻 禾字旁的字 粝食粗餐 据守 鬼字旁的字 凤吟鸾吹 石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滋硕 两虎共斗 戏结尾的成语 涂开头的成语 忧伤 曹偶 包含换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