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长》

时间: 2025-04-23 21:32:35

诗句

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

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32:35

原文展示:

赠长
王安石

秀骨厖眉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
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世俗纷扰中追求清静与高雅的心情。身处尘世,尽管面容苍老疲惫,但自然会赢得世人的赞誉。在闲暇时,心意归于诗歌,内心的安宁比高山更为重要。希望早晨能借野云送别朋友,夜晚再邀江月相伴。感叹自己在世间如浮尘一般漂泊,唯有一对孤峰的高洁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注释:

  1. 秀骨:指高洁的气质或品德。
  2. 厖眉:形容眉毛浓密,意指外表的疲惫。
  3. 清誉:清白的名声。
  4. 安身:安静地生活。
  5. 太山:比喻高大稳重。
  6. :借助的意思。
  7. 野云:自然的云彩。
  8. 临关:在关口相会。
  9. 踪迹:行踪,足迹。
  10. 孤峰:指孤立的山峰,象征高洁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在政治上推行新法,旨在强化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质朴,常常蕴含哲理与社会批判。

创作背景:

《赠长》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名誉与理想的思考。在政治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王安石渴望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稳,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诗歌鉴赏:

《赠长》是一首蕴含深厚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王安石以“秀骨厖眉”开篇,描绘出自己外表的疲惫与内心的清高,表现出他在尘世间的无奈与坚持。接下来的“闲中用意归诗笔”,则表明了他将生活的闲暇转化为创作的动力,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

“静外安身比太山”一句,既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又暗含了对外在名利的蔑视,突显出诗人对物质纷争的超脱态度。接着他希望“倩野云朝送客”,显示出他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一种人际间的温暖与情谊的重视。

最后两句“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则是全诗的高潮,王安石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尘世中如浮尘般飘荡的感慨,同时也自谦于“孤峰”的高洁,显示出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自我的反省。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深沉而细腻,充分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秀骨厖眉倦往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外貌,暗示他经历了世事的疲惫。
  2. 自然清誉落人间:即使疲惫,仍然能获得世人的尊重和赞誉。
  3. 闲中用意归诗笔:在闲暇时,专注于诗歌创作,展现了诗人的高雅追求。
  4. 静外安身比太山:内心的宁静与安稳比起高山更为重要,表达了对物质名利的超脱。
  5. 欲倩野云朝送客:希望借助自然的云彩来送别朋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珍视。
  6. 更邀江月夜临关:夜晚邀请江边的月亮相伴,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美好的意境。
  7. 嗟予踪迹飘尘土:感叹自己如尘土般漂泊,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8. 一对孤峰几厚颜:以孤峰自谦,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自我反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尘土”比喻人的漂泊,与孤峰的对比突出高洁。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良好的韵律感。
  • 拟人:如“邀江月”让自然元素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外在疲惫与内心追求的对比,展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对清静高雅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不羁于尘世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秀骨:象征高洁的品德与气质。
  2. :自然的象征,承载着思乡与友情。
  3. :象征孤独与思考,夜晚的月亮常常引发诗人的情感共鸣。
  4. 孤峰: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远,强调诗人的志向与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赠长》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政治的批判
    • B. 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友谊的珍视
  2. 诗中“秀骨厖眉”主要形容了什么?

    • A. 年轻的容颜
    • B. 疲惫的外貌
    • C. 清新的气质
    • D. 豪放的性格
  3. “倩野云朝送客”中“倩”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借助
    • B. 伶俐
    • C. 美丽
    • D.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反映人生哲理,但王安石更强调个人内心的追求与淡泊,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沉重。王安石的《赠长》注重内心的清静,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展现对国事的忧虑与情感的沉重。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丁亥十月十夜柏林客馆梦亡妇 沁园春 鹤答和,寄可与郎中 沁园春 沁园春·淮海知名 沁园春 其一 沁园春 其一 沁园春 题夫子小照 沁园春 垦田东城 沁园春 武乡寄贺经桴迁居 沁园春 其九 和阮亭偶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包含资的成语 衷愚 蹇谔匪躬 老鸡头 黍字旁的字 矢死不二 国画 二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切要关头 一念通天 心惊胆寒 罪人不孥 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遗扇 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