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35
背依丛竹面清溪,
茅屋萧疏类瀼西。
儿子社钱无用觅,
田家秋酿且相携。
梁间已去将雏燕,
阶下新行傍母鸡。
一束荆薪兼蕴火,
不愁山路夜归迷。
这首诗描述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屋后有丛竹,前面是清澈的溪流,茅屋虽然稀疏,却宛如瀼西的风景。孩子们在社日时找社钱,田里的农家正在酿造秋酒,大家一起相聚。屋梁上的雏燕已经飞走,阶下的小鸡在母鸡的身边走动。一束荆条燃起了火光,夜晚回家的路上再也不怕迷路。
吴稼竳,明代诗人,生于浙江,擅长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其作品多描绘乡村田园生活,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社日过山庄》写于诗人乡村游历之时,正值社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好。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村庄生活,反映了当时明代农村的淳朴与安宁。
《社日过山庄》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背依丛竹面清溪”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将目光投向生活的细节,诸如孩子们在社日时的欢声笑语,田家秋酿的温馨场景,以及雏燕与母鸡的生活画面,这些细腻的描写使整个场景生动而真实。
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表现出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儿子社钱无用觅”一句,既体现了对祭祀的淡然,也反映了乡村人们对物质的淡泊追求。最后两句关于荆薪与夜归的描写,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不惧艰难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传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流露出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简单生活中找到的幸福与满足感。
诗中提到的“社日”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中秋节
C. 农历二月初二
D. 端午节
“一束荆薪兼蕴火”中“荆薪”指的是什么?
A. 柴火
B. 食物
C. 工具
D. 装饰品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城市生活
B. 战争
C. 田园生活与自然
D. 哀伤与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