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0:39
花朝
作者: 吴稼竳 〔明代〕
日气朝青池上波,
交交啼鸟傍池多。
三春花事终难负,
二月风光半未过。
土俗岁时存旧记,
闺人单夹制轻罗。
正怜一树樱桃放,
桃李相催奈若何。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池面的波光,
啼叫的鸟儿在池边徘徊。
三月的花事怎能辜负,
二月的风光才刚过去一半。
地方的习俗和节令仍保留古老的记忆,
闺房中的女子轻轻地穿着薄纱衣裳。
正好怜惜那一树樱桃的盛放,
桃花与李花在催促着我该如何面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春天和花事,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春天花开的赞美与思考,符合传统的“花朝”习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作者介绍: 吴稼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写自然、花鸟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花朝》创作于春季,恰逢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传统习俗的珍视。
《花朝》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篇通过“日气朝青”和“池上波”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亮的早晨氛围,给人以宁静而愉悦的感觉。接着,鸟儿在池边的鸣叫声,象征着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增强了诗的动感。
第三、四句提到“三春花事”和“二月风光”,则引导读者思考春天的短暂与美好,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花事。诗中提到的“土俗岁时存旧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尤其是对女性在节日中穿着轻罗衣物的描绘,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切。
最后两句“正怜一树樱桃放,桃李相催奈若何”将诗歌推向高潮,樱桃的绽放与桃李的催促,象征着青春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朝》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闺人单夹制轻罗”意指?
“桃李相催奈若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花朝》这首诗的意涵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