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3:15
南歌子·看月凭肩枨
作者: 陈克 〔宋代〕
看月凭肩枨,娇春枕臂眠。
不尽花絮夜来寒。
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
起晚笼莺怪,妆迟绣伴牵。
声声催唤药栏边。
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夜中看月的情景。她依靠在栏杆上,春天的娇媚使她沉浸在梦中。夜晚的花絮带来了寒意,而梦中余香缠绵不去。她起床晚了,黄莺在窗外鸣叫,妆容也来不及打理,身边的绣伴牵挂着她。每声呼唤都在药栏边响起,她无力地整理发髻,裙子也无法轻松地上秋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词人的生活情趣与情感表达,常常描写自然景致与人情的交融。
作者介绍:
陈克,字子文,号惭愧,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把握。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常以春花、月色等自然意象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发展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春夜的美丽和女子的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歌子·看月凭肩枨》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词作,展示了春夜的静谧与女子脆弱的内心世界。全词以“看月”为引,月亮象征着清冷和孤独,寓意女子内心的思念与渴望。开篇“看月凭肩枨”,描绘出一种依靠的姿态,暗示了她渴望温暖的情感。
接着的“娇春枕臂眠”则通过“娇春”这一意象,表现出春夜的温暖与柔情,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梦幻。夜晚的“花絮”带来了寒意,突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一句,结合了梦与香,营造出一种梦中的缠绵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后面的“起晚笼莺怪”,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黄莺的鸣叫似乎在催促女子赶快起床,仿佛在提醒她现实的存在。
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然意象的结合下,展现了女子在春夜的无助与渴望,情感真挚而感人,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春夜中女子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时间流逝和情感纠葛时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娇春”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起晚笼莺怪”中的“莺”指代什么?
该首词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展现了她们在春夜中的孤独与思念。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月亮引发对往昔的怀念,情感更为豪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