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1:57
凭虚螮蝀逼人寒,中有危亭百尺宽。
天接水腰呈绝景,风回帆脚涨狂澜。
半篙落日吟将就,一抹晴烟画亦难。
不是酒杯今日窄,直须邀月上栏干。
在虚空中,风声呼啸,令人感到寒冷;
那儿有一座高耸的亭子,宽达百尺。
天空与水面相接,展现出绝美的景色,
风把帆撩动,浪潮汹涌。
夕阳西下,半篙的船桨轻轻荡漾,
一抹晴空的烟霞,画起来也是难以描绘的美丽。
今天的酒杯显得太小,
不如直接邀请明月,共同倚在栏杆上。
朱南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风貌。
《垂虹亭》诞生于作者游览湖边的时刻,感受到自然景色之美,特别是水天相接的壮阔场景,引发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垂虹亭》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而又壮观的环境。开头以“凭虚螮蝀逼人寒”引入,展示了寒风的无情,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随后转到“中有危亭百尺宽”,亭子的高耸与宽广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仿佛在挑战自然的极限。
接着,诗人描绘了“天接水腰”的绝美景色,意象鲜明,体现了自然的壮丽和诗人的眼界。此时,风起帆动,巨浪滔天,恰如人生的波折与起伏,暗示着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而后半部分则引入了时间的元素,“半篙落日吟将就”,夕阳西下时光流逝的感慨,让人心生惆怅。最后一句“直须邀月上栏干”则是对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渴望与月共饮的美好愿景,象征着对人生理想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还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美景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理想的追求。虽然面临寒风和巨浪的挑战,但诗人依然向往自由与美好,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凭虚螮蝀逼人寒”中的“螮蝀”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危亭”象征着?
诗的最后一句“直须邀月上栏干”表达了什么情感?
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不过《垂虹亭》更侧重于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而《登高》则更多表现出人生的孤寂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