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路难 其四十七》

时间: 2025-05-01 08:08:36

诗句

扶筇晓上最高峰,岚海平铺四面同。

此际下方人未醒,茫茫都在白云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8:36

原文展示:

扶筇晓上最高峰,岚海平铺四面同。此际下方人未醒,茫茫都在白云中。

白话文翻译:

我手扶着竹杖,在清晨时分登上最高的山峰,云雾如海,四周一片宁静。此时,下面的人们还未醒来,眼前的世界在茫茫的白云中隐约可见。

注释:

  • 扶筇:扶着竹杖。筇:竹杖。
  • 岚海:指云雾缭绕的景象,像大海一样浩瀚。
  • 茫茫:形容广阔而又模糊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高山与云海的壮丽,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公元1642年-1710年),字子昂,号澄之,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深邃,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行路难》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在生活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以及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歌鉴赏:

《行路难 其四十七》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人通过描绘晨曦中的高山与云海,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的开头“扶筇晓上最高峰”意在展示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竹杖象征着他在旅程中的支撑与陪伴。接着,诗人描绘了四周“岚海平铺”的壮丽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展现了自然的浩瀚与壮观。

“此际下方人未醒”一句则引发了对人世间的思考,仿佛在提醒我们,许多人仍沉浸在梦中,未能觉悟到周围的美好与真实。诗的最后一句“茫茫都在白云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的境界,白云象征着悠远与自由,正如诗人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筇晓上最高峰:诗人清晨时分手扶竹杖,登上山顶,表现出不畏艰难的精神。
  2. 岚海平铺四面同:山上景观辽阔,云雾如海,四周皆是,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3. 此际下方人未醒:此时山下的人们还在沉睡,暗示着世人的无知与迷茫。
  4. 茫茫都在白云中:云雾弥漫,模糊了视线,象征着不清晰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雾比作“岚海”,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高峰、云海、晨曦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自然与哲理的统一。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高山与云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高峰: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实现,代表着追求真理的勇气。
  • 云海:象征着自然的浩瀚与神秘,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复杂与不确定。
  • 晨曦: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手扶什么上山?

    • A. 竹杖
    • B. 木棍
    • C. 铁杖
  2. 诗中提到“岚海”的意象主要是指什么?

    • A. 平静的湖面
    • B. 云雾缭绕的景象
    • C. 暴风雨的海面
  3. 下方的人为何“未醒”?

    • A. 他们在梦中
    • B. 他们在忙碌
    • C. 他们在旅行

答案:

  1. A. 竹杖
  2. B. 云雾缭绕的景象
  3. A. 他们在梦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以晨曦的景象描绘旅途的壮丽。
  • 《登高》:杜甫通过高处的视角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钱澄之:李白的诗多表现豪放与奔放,而钱澄之则更倾向于细腻与沉思。
  • 《行路难》与《早发白帝城》:两者皆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但前者更强调人生哲理,后者则突出旅途的感受与速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与风格》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和黄倅怀归 过槠洲行散 过梅坞 过临江 归航 观画 孤山 赋雁 赋棲真观月季 赋桂隐用王从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虎视耽耽 请将不如激将 牛字旁的字 收受 南无 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当今无辈 怪腔怪调 包含渠的词语有哪些 摧坚陷阵 打闷雷 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选手 金字旁的字 母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