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8: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55:27
原文展示: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白话文翻译: 我对着案桌却无法进食,拔剑击打柱子长叹一声。男人一生能有几多时光?如何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呢!我决定辞官回家,自在休息。早晨出门与亲人告别,晚上又回到亲人身边。和孩子在床前嬉戏,看着妻子在机前织布。自古以来的圣贤都过着贫贱的生活,何况我们这些孤独而正直的人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自由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鲍照生活的动荡时期,正值社会不安、士人生活困苦的年代,诗人通过作品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六》中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诗人以“对案不能食”引入,强烈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他对现状的失望与无奈。接着,诗人以“拔剑击柱长叹息”的画面,表现出一种愤懑的心情,似乎在挑战命运的不公。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一句,既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反映出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似乎在质问社会对个体的压迫。辞官回家,诗人向往一种安宁的生活,他在与亲人相处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最后,诗人总结道“自古圣贤尽贫贱”,将个人的困境与历史上的圣贤相对比,深刻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这种自我认知与社会批判的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个人色彩,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家庭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最终强调了即使身处贫贱也要坚守正直的信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对案不能食”中的“案”指什么?
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句?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行路难》与《拟行路难·其六》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但李白的处理更加豪放,而鲍照则更显沉郁,通过对家庭的描绘增加了人情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