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4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40:23
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
游子望乡国,泪下心如摧。
浮云塞长空,颓阳不可回。
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
已矣供子职,勿更贻亲哀。
在西山下采蕨,攀登陡峭的山崖。
游子远望故乡,泪水流下心如刀割。
浮云遮住了广阔的天空,落日无法再回头。
南归的船已经断了楫,北望时风沙弥漫。
一切都已结束,不必再让父母忧伤。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归乡的无奈,反映了古代游子的普遍心态。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的创立者之一,其哲学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守仁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尤其在政治上屡遭贬谪,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
《采蕨》创作于王守仁游历西山期间,那时他可能正面临着人生的种种困惑与矛盾,因而在山中采蕨时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中所表达的游子情怀,既是对家乡的眷恋,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采蕨》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西山采蕨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及人生的无奈。起初的“采蕨西山下”,带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画面,然而随后的“游子望乡国”,则转入了游子的内心独白,情感顿时变得沉重。泪水的流下,象征着对家乡深切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在意象的构建上,浮云与颓阳的描绘,营造了一个苍凉而又绝望的氛围。浮云遮住了天空,正如游子心中对未来的迷惘,颓阳的落日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无法回头的遗憾。最后两句“南归断舟楫,北望多风埃”,则是对归乡无望的深刻反思,游子不仅面临着回乡的困难,更被现实的风沙所困扰。
整首诗在情感的传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与人文关怀。王守仁通过这一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的结合,完美地体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游子思乡情怀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对亲情的关怀与责任感。这种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中提到的“游子”指的是谁?
“浮云塞长空”中的“浮云”象征什么?
“南归断舟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上内容全面解析了王守仁的《采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