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时间: 2025-04-29 03:56:04

诗句

潜山隐君七十四,绀瞳绿发方谢事。

腹中灵腋变丹砂,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驻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6:04

原文展示: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作者:苏轼

潜山隐君七十四,
绀瞳绿发方谢事。
腹中灵腋变丹砂,
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驻三日,
明月满舟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
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
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潜山居,
慎勿逃人改名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名叫仲素的寺丞在七十四岁时选择隐居于潜山。仲素的眼睛如绀青色,头发如绿,正值谢绝世俗事务的年纪。腹中蕴藏着灵气,正如丹砂一样,江边的幽静居所更是连通了福地。我在彭城逗留了三天,明月满舟,和你一同醉酒。丹书细字口传的法诀,你却因我沉迷而显得无意。四十年来,我的头发已开始变白,开始想寻求道理来拯救这憔悴的身体。如果有天你来访潜山的居所,务必要小心,别让别人改了我的名字。

注释:

  • 潜山:指隐居的地方,代表一种清静、自然的生活状态。
  • 绀瞳绿发:形容仲素的外貌,强调他与世俗的不同。
  • 丹砂:一种炼丹的材料,象征着追求真理与长生的愿望。
  • 彭城:地名,历史上与许多文人有关联。
  • 丹书细字:指道教的经典书籍或法诀,表示对修行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曲等多方面的成就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得知友人仲素归隐潜山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追求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了苏轼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开篇用“潜山隐君七十四”引出主人公仲素,直接点明了他选择归隐的年龄与理由,表达了对人生的沉思。接着通过“绀瞳绿发方谢事”的描绘,刻画出仲素的独特气质,展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诗中“腹中灵腋变丹砂”巧妙地将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清净与追求。

在第三联,苏轼以“彭城为我驻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友谊,而后又自我反省,表露出对修行的沉迷与对现实的放弃,形成了内心的矛盾。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警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自己身份的坚持,表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情味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苏轼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潜山隐君七十四:点明仲素的隐居地及其年龄,暗示了晚年的归隐。
  2. 绀瞳绿发方谢事:强调仲素的与众不同,表明他已不再参与世俗事务。
  3. 腹中灵腋变丹砂:比喻仲素内心的智慧与修行,显示他追求长生的愿望。
  4. 江上幽居连福地:隐居的地方与福地相连,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5. 彭城为我驻三日:回忆与朋友的相聚,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6. 明月满舟同一醉:描绘饮酒的场景,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7. 丹书细字口传诀:强调道教文化的重要性,显示对修行的重视。
  8. 顾我沉迷真弃耳:自我反思,表露对道理的追求与现实的逃避。
  9. 年来四十发苍苍:感慨岁月流逝,表现出对自身状态的无奈。
  10. 始欲求方救憔悴:寻求救赎,表明对内心平静的渴求。
  11. 他年若访潜山居:预示未来可能的重聚。
  12. 慎勿逃人改名字:警示朋友,强调自己身份的不可改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腹中灵腋变丹砂”,用丹砂比喻内心的智慧。
  • 对仗:如“明月满舟同一醉”,形式整齐,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自我价值。通过对仲素的描绘,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表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潜山:象征隐逸与宁静。
  • 绀瞳绿发:代表与世俗的不同,强调个体的独特性。
  • 明月:象征友谊与团聚的美好时光。
  • 丹书:道教修行的象征,体现了追求真理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潜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隐逸
    • C. 争斗
  2. 苏轼对友人的关心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 A. 腹中灵腋变丹砂
    • B. 他年若访潜山居
    • C. 年来四十发苍苍
  3. “明月满舟同一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友谊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白居易
  • 《题临安邱楼》:林升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酒宴的欢乐,反映出两位诗人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

相关查询

渔父词 其二 蔬饭 书叶轩 咏千叶缃梅 其一 南湖有鸥成群里闾间云数十年未尝见也实尘中 集英殿立侍观进士唱名六首 其六 次韵罗端规二首 山堂晚兴 杂兴 池上木芙蓉欲开述兴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无二用 月下老人 包含褥的词语有哪些 担开头的成语 包含判的词语有哪些 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爪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猛将 墓穴 黜昏启圣 贤身贵体 后继无人 诗淫 韦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默传 高才硕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