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6:04
赠仲素寺丞致仕归隐潜山
作者:苏轼
潜山隐君七十四,
绀瞳绿发方谢事。
腹中灵腋变丹砂,
江上幽居连福地。
彭城为我驻三日,
明月满舟同一醉。
丹书细字口传诀,
顾我沉迷真弃耳。
年来四十发苍苍,
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访潜山居,
慎勿逃人改名字。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名叫仲素的寺丞在七十四岁时选择隐居于潜山。仲素的眼睛如绀青色,头发如绿,正值谢绝世俗事务的年纪。腹中蕴藏着灵气,正如丹砂一样,江边的幽静居所更是连通了福地。我在彭城逗留了三天,明月满舟,和你一同醉酒。丹书细字口传的法诀,你却因我沉迷而显得无意。四十年来,我的头发已开始变白,开始想寻求道理来拯救这憔悴的身体。如果有天你来访潜山的居所,务必要小心,别让别人改了我的名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曲等多方面的成就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是苏轼在得知友人仲素归隐潜山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人生、追求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展现了苏轼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理解。开篇用“潜山隐君七十四”引出主人公仲素,直接点明了他选择归隐的年龄与理由,表达了对人生的沉思。接着通过“绀瞳绿发方谢事”的描绘,刻画出仲素的独特气质,展现了他对世俗的超脱。诗中“腹中灵腋变丹砂”巧妙地将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相结合,表达了内心的清净与追求。
在第三联,苏轼以“彭城为我驻三日,明月满舟同一醉”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体现了人际间的温情与友谊,而后又自我反省,表露出对修行的沉迷与对现实的放弃,形成了内心的矛盾。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警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自己身份的坚持,表现出一种深厚的人情味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苏轼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自我价值。通过对仲素的描绘,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表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中的“潜山”象征什么?
苏轼对友人的关心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明月满舟同一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酒宴的欢乐,反映出两位诗人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