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2:21
寒月吟 其三
作者:龚自珍
我生受之天,哀乐恒过人。
我有平生交,外氏之懿亲。
自我慈母死,谁馈此翁贫。
江关邈消息,生死知无因。
八十罹饥寒,虽生犹僇民。
作梦来哑哑,心肝何清真。
翁自须发白,我如髫丱淳。
梦中既觞之,而复留遮之。
挽须搔爬之,磨墨揄揶之。
呼镫而烛之,论文而哗之。
阿母在旁坐,连连呼叔耶。
今朝无风雪,我泪浩如雪。
莫怪泪如雪,人生思幼日。
我生来就受到天命的安排,几乎在哀伤和快乐上都超越常人。我有一生的朋友,还有外家那美好的亲情。自从我慈爱的母亲去世后,谁来施舍给我这个贫穷的老人呢?江边的消息遥不可及,生死之间也无从知晓。八十岁的人遭受饥寒,虽活着却犹如受到了惩罚。梦中我来回呼喊,心肝却何其清明。老翁的须发已然变白,而我还是幼小的模样。梦中已经斟酒给我,却又被遮住。拉着胡须,磨墨嬉闹。呼唤灯火,讨论文章,母亲在一旁坐着,连连呼喊我的叔叔。今天没有风雪,我的泪水如同雪花般倾泻。请不要怪我泪如雪,人生中总是思念幼时的日子。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佩弦,号在之,晚号湘山,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清代中期的重要文学家,以其诗歌和散文著称,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寒月吟》系列是在龚自珍个人经历与社会动荡背景下创作的,尤其是对母亲去世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对亲情的强烈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寒月吟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失去母亲后的孤独与无助。开头便以“我生受之天”自诩,揭示了命运的无情与自身的沉重感。接着,诗人回忆起与外家亲人的美好关系,展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在失去亲人的孤独感中,诗人表现出对生活的困惑与对死亡的思考。
在全诗中,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江关邈消息”和“八十罹饥寒”,这些描绘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绝望,也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梦中既觞之,而复留遮之”,通过梦境的描写,表现了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充满了感伤与无奈。
最后的“今朝无风雪,我泪浩如雪”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泪水比作雪花,既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也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苦涩与无常。整首诗在悲伤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永恒追忆,展现了龚自珍作为诗人的深刻情感与艺术造诣。
整首诗通过对亲情的怀念、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永恒追忆。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最终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无尽思念。
诗中提到的“我有平生交”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同事
D. 陌生人
诗人对母亲的情感主要体现在:
A. 忍耐生活的艰苦
B. 思念与怀念
C. 怨恨命运
D. 对未来的希望
“今朝无风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平静
D. 生气
答案:1. A 2. B 3. B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但龚自珍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深切怀念,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