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修晴川阁》

时间: 2025-04-24 00:32:08

诗句

雕栏玉柱入长空,槛外帆樯万里通。

春水远来巴子国,雄风高压楚王宫。

凤凰欲下箫谁引,鹦鹉无言赋独工。

直拟凭虚驰八极,云霄何日羽毛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32:08

原文展示

重修晴川阁
作者: 熊伯龙 〔清代〕

雕栏玉柱入长空,
槛外帆樯万里通。
春水远来巴子国,
雄风高压楚王宫。
凤凰欲下箫谁引,
鹦鹉无言赋独工。
直拟凭虚驰八极,
云霄何日羽毛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晴川阁的壮丽景象与作者的豪情壮志。雕刻精美的栏杆和高耸的柱子直入长空,阁外远处的船帆在万里长风中随意航行。春天的水流远自巴子国而来,雄壮的风势高压着楚王宫。凤凰欲下时,没有人来引导它的箫声,鹦鹉默默无言,自成一派风格。诗人直想乘风而起,驰骋于九天之上,不知何时才能羽翼丰满,展翅高飞。

注释

  • 雕栏玉柱:雕刻精美的栏杆和高耸的柱子,象征豪华与气派。
  • 槛外帆樯:指窗外的帆船,表现远方的辽阔和交通的便利。
  • 春水:春天的水流,清澈而富有生机。
  • 巴子国:古代指巴国,今四川一带,象征远方的美好。
  • 雄风:指强劲的风,给人以力量感。
  •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理想。
  • 鹦鹉:一种鸟,常用在诗中象征聪慧与机灵。
  • 凭虚驰八极:想要在空中飞翔,追寻更高的理想。
  • 羽毛丰:比喻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条件,能够自由翱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伯龙,清代诗人,生于1645年,卒于1715年。他的诗风清新高远,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熊伯龙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重修晴川阁》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理想的追寻有关。晴川阁作为一座著名的景点,不仅是风景名胜,更是诗人理想与抱负的象征。

诗歌鉴赏

《重修晴川阁》不仅是一首描绘景色的诗,更是一首表达诗人豪情壮志的作品。整首诗以晴川阁为中心,描绘了阁外的壮丽风景,表现出一种宽广的视野与胸怀。开篇两句“雕栏玉柱入长空,槛外帆樯万里通”展现出阁楼的宏伟与外界的辽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的“春水远来巴子国,雄风高压楚王宫”则通过春水与雄风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壮丽的气象,暗示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个人的情感与理想,特别是在“凤凰欲下箫谁引,鹦鹉无言赋独工”这些句子中,诗人通过鸟类的象征,表达自己对理想的追寻与渴望,但又感到孤单与无奈。最后两句“直拟凭虚驰八极,云霄何日羽毛丰”则是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我能力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充分展现了熊伯龙的诗歌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雕栏玉柱入长空:描绘晴川阁的壮丽,强调其高耸入云的气势。
  2. 槛外帆樯万里通:表明阁外的景象,船帆在远方的海面上随风而行,象征着自由与广阔。
  3. 春水远来巴子国:春水从远方而来,象征着生命力与生机。
  4. 雄风高压楚王宫:强劲的风压着楚王宫,暗示历史的厚重与豪情。
  5. 凤凰欲下箫谁引:表达对理想的渴望,然而却缺少引导。
  6. 鹦鹉无言赋独工:鹦鹉虽聪明却无言,反映出孤独与无奈。
  7. 直拟凭虚驰八极:希望能够超越现实,追求更高的理想。
  8. 云霄何日羽毛丰:期待未来的自由与成功,充满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凰欲下”比喻理想与追求。
  • 拟人:如“鹦鹉无言”,赋予鹦鹉人类的情感,增强表达的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晴川阁的壮丽景色与表达个人的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栏玉柱:代表着人类的智慧与艺术,象征着美好与豪华。
  • 春水:象征生命与活力,暗示新生与希望。
  • 凤凰: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鹦鹉:象征智慧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雕栏玉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自然风光
    B. 建筑的壮丽
    C. 人的情感

  2. “春水远来巴子国”中的“春水”象征了什么?
    A. 忍耐
    B. 生机与希望
    C. 历史的厚重

  3. 诗中提到的“凤凰”代表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理想与追求
    C. 悔恨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熊伯龙的《重修晴川阁》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熊伯龙更注重对理想的追求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悠远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熊伯龙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西江月·新秋写兴 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 冬景 舟雪洒寒灯 夏景 其二 夏雨生众绿 冬景 独钓寒江雪 夏景 其一 松凉夏健人 水调歌头 其七 中秋口占 念奴娇·先生自寿 洞仙歌(器之高谊,取前月青山洞仙歌华余重寿,走笔谢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崒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包含粪的成语 慎言慎行 鼻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包含阜的成语 月试 形不吊影 栎樗之材 高字旁的字 矛字旁的字 齐心一致 拘介之士 驺从 意况大旨 湘江竹 鱼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