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11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
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
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华山高高耸立,上面长着挺拔的松树。
一棵棵松树相互远离,各自独立,树叶交错重叠。
槐树在道路两旁生长,枝叶都被阴霾笼罩。
没有挺拔直立的树干,反而有许多虫子在上面缠绕。
为何不种松树,让它摇曳在清风中呢?
秦朝时曾经种过,但如今憔悴得难以生存。
可怜那孤独的松树心愿,不愿与槐树为伍。
悠闲地生长在高山之巅,枝干盘旋如龙。
屈身为大厦的栋梁,庇护着侯爵和公子。
却不愿意作随军的士兵,皆在尘世之中沉沦。
元稹,字和甫,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二人并称“元白”。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起伏,作品涵盖了诗、文、词等多个领域,风格兼具清丽与沉郁。
诗作反映了作者对松树的赞美及对槐树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坚贞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松树象征着高洁、独立的精神,而槐树则代表着平庸和随波逐流。
《松树》以华山的松树为中心,通过对比描绘了松树与槐树的不同特性,抒发了作者对松树高洁精神的崇敬和对世俗环境的不满。诗中将松树与槐树并置,前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后者则暗示了平庸、依附的生活状态。通过“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的提问,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环境的思考与呼唤,渴望能够存在更多像松树一样的高洁之物。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松树的孤傲与独立,强调了其在尘世中的不屈不挠,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此外,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让松树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深化了诗的内涵。
整首诗通过松树与槐树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环境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传达出孤独与坚韧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树木有哪些?
A. 松树和槐树
B. 柳树和桃树
C. 橡树和枫树
“何不种松树”的意思是?
A. 为什么不种植槐树
B. 为什么不种植松树
C. 为什么不种植其他树
作者对松树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讽刺
C.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