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09
《刈麦》
范成大 〔宋代〕
麦头熟颗已如珠,小厄惟忧积雨余。
丐我一晴天易耳,十分终惠莫乘除!
这首诗描绘了麦子已经成熟,颗粒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然而,我却因连日的雨水而感到担忧。只希望能得到一个晴天,这样收成就不至于受到影响,十分的收获可不能因为天气而减少。
在古代农耕社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诗中对于天气的期待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无奈。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雪坡,吴郡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作品多反映农民生活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刈麦》创作于农忙季节,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对天气变化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
《刈麦》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麦的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的“麦头熟颗已如珠”生动地展示了小麦的饱满与丰盈,给予读者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而“忧积雨余”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紧张与担忧,正是因为对自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才有了“丐我一晴天易耳”的呼唤。整首诗在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中,融入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艰辛。
全诗以小麦的丰收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关注以及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诗中“麦头熟颗已如珠”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雨水 B. 丰收 C. 忧虑
诗人希望能得到什么天气?
A. 阴天 B. 雨天 C. 晴天
“十分终惠莫乘除”中的“乘除”指什么?
A. 计算 B. 增减 C. 乘车
可以将《刈麦》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与农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但视角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