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2:54
老身穷若不须忧,
未有毫分慰此州。
但得田间无叹息,
何须地上见钱流。
我这个老头子虽然贫穷,但没必要忧虑;
在这地方并没有什么能够安慰我的。
只要田间没有叹息的声音,
何必在地上看到钱财的流动呢?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人中广泛流传,反映了士人的道德理想。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梅溪,晚号石湖居士,江苏常熟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写成的,作者在雨中感受到自然的滋润,心中萌生了对生活的思考。他通过对自身贫穷的自省,反映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更加珍视内心的安宁与田园的宁静。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财富与内心安宁之间关系的思考。开头两句“老身穷若不须忧,未有毫分慰此州”引出作者的自我认知,尽管年老且贫穷,但他并不觉得忧愁,反而在心中将财富的追求视为无用。这种“无忧”的态度实际上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超越,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和精神的深刻理解。
随后两句“但得田间无叹息,何须地上见钱流”则说明了作者的理想生活状态。他希望在田间劳动的生活中能够没有叹息的声音,暗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烦恼的厌倦。这里的“田间”不仅是指物理的田地,更是象征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宁静。诗的最后一句“何须地上见钱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金钱的无所谓,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贫穷的自省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物质财富淡泊的情怀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展现了宋代士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理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索。
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田间”主要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可以对比范成大的《次韵汪仲嘉尚书喜雨》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均表达了士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陆游的作品更加强调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忧虑,而范成大则更倾向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这样的对比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宋代文学中士人心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