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时间: 2025-05-02 00:24:15

诗句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余。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4:15

原文展示

杭州修广师法喜堂
作者:王安石 〔宋代〕

浮屠之法与世殊,洗涤万事求空虚。
师心以此不挂物,一堂收身自有余。
堂阴置石双嵽嵲,石脚立竹青扶疏。
一来已觉肝胆豁,况乃宴坐穷朝晡。
忆初救时勇自许,壮大看俗尤崎岖。
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
始知进退各有理,造次未可分贤愚。
会将筑室返耕钓,相与此处吟山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浮屠(佛教寺庙)法门的独特理解,强调与世俗的不同,追求内心的空虚与宁静。作者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当心无挂碍,才能在此堂中自得其乐。堂前的石头和竹子相映成趣,给人以清幽之感。诗人一来就感到心胸开阔,特别是在此地闲坐度过时光,有着更深的感悟。回想起当初立志时的勇气,现在看来世俗的艰难险阻,虽然英雄辈出,然而志向未能实现,内心却多了忧虑。经过反思,才明白进退之间各有道理,不能草率地将智者与愚者区分开。最终,诗人想要在这里安居乐业,与友人一起吟咏山水。

注释

  • 浮屠:指佛教的塔或寺庙,象征佛教的教义与修行。
  • 空虚:这里指的是一种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 师心:修行者的内心修为。
  • 肝胆豁:形容心胸开阔,豁达。
  • 丰车肥马:指富贵的象征,常用于形容显赫的地位或财富。

典故解析

  • 浮屠之法:浮屠是佛教的象征,诗中提到的法门反映了佛教教义中追求内心的解脱与宁静。
  • 丰车肥马:出自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比喻,指华丽的生活与显赫的地位,实际上却可能带来内心的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推行新法,提倡改革。其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在杭州修建法喜堂期间,表达他对佛教教义的思考与个人修行的体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仕途中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法喜堂”为背景,展现了王安石在寺庙中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对内心修养的追求。诗的开头通过“浮屠之法与世殊”引入,说明修行与世俗生活的不同,强调内心的空虚和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堂前的石头与竹子,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进一步反映出他内心的安宁。

在诗中,王安石不仅思考个人的修行,还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丰车肥马载豪杰,少得志愿多忧虞”这一句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表面上的繁华与内心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王安石表达了“始知进退各有理”的领悟,强调了人生的选择与思考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出王安石的修身之道与对于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屠之法与世殊:浮屠的教义与世俗的生活截然不同。
  2. 洗涤万事求空虚:追求内心的空灵与宁静,洗净世俗的烦恼。
  3. 师心以此不挂物:修行者的内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牵挂。
  4. 一堂收身自有余:在这堂中,修行者能自得其乐。
  5. 堂阴置石双嵽嵲:堂前阴凉处有两块石头,形态各异。
  6. 石脚立竹青扶疏:石头下面长着青竹,生长茂盛。
  7. 一来已觉肝胆豁:一来到此地就感到心胸开阔。
  8. 况乃宴坐穷朝晡:更何况在这里悠闲地度过白天和晚上。
  9. 忆初救时勇自许:回想起当年立志时的勇气。
  10. 壮大看俗尤崎岖:成年后看世俗的道路艰难险阻。
  11. 丰车肥马载豪杰:富贵的车马载着众多英雄。
  12. 少得志愿多忧虞:成功的志愿少,忧虑却多。
  13. 始知进退各有理:才明白进退之间各有道理。
  14. 造次未可分贤愚:仓促之间无法分清智者与愚者。
  15. 会将筑室返耕钓:想要在此安居乐业,回归田园生活。
  16. 相与此处吟山湖:与友人一起在此吟咏山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浮屠”与“世殊”的对比,展现修行的不同。
  • 对仗:如“丰车肥马”与“少得志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石、竹、山水等自然元素,表现出宁静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在浮华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理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屠:象征佛教的信仰与内心的修行。
  • :象征坚韧与宁静。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山湖: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浮屠之法与世殊”中的“浮屠”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佛教的寺庙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丰车肥马”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富贵的生活
    B. 贫困的状态
    C. 志向的高远

  3. 诗人的内心感受是: A. 繁忙和忧虑
    B. 宁静和豁达
    C. 恐惧和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渡荆门送别》: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然而,王安石的诗更偏向于内心修养与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体的自由与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图二首 送刘子思往衡湘 过临平莲荡四首 记梦三首 其一 春日六绝句 晚宿小罗田四首 其四 过八尺遇雨三首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虫字旁的字 風字旁的字 虎口之厄 舍近取远 户扉 包含堡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绞丝旁的字 痕印 包含依的成语 拉拢 吞云吐雾 阙违 拘传 须眉巾帼 死而不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