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4:31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去序三朝圣,行崩万国天。
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
仁育齐高厚,哀思罄幅员。
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
这首诗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哀悼,诗人通过描绘其治国理政的伟业,感叹其离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
“去序三朝圣”意指仁宗在位期间,三度朝圣,表现其对民众的关怀;“行崩万国天”则是指皇帝的去世让万国失去了依靠。
“忧勤无旷古”说明仁宗在位期间勤于政务,未曾懈怠;“治洽最长年”指出他在位期间国家治理良好,年年富庶。
“仁育齐高厚”强调仁宗的仁德深厚,广泛惠及百姓;“哀思罄幅员”则表达了因其去世而产生的深切哀痛。
最后一句“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指出,想要了解千年之后的美好,仁宗的道德和政治成就将被铭记于史册。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倡“新法”,致力于国家改革,推动了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多方面改革。
本诗写于仁宗皇帝去世之后,王安石作为朝中重臣,深感皇帝的贤明治国给国家带来的安定与繁荣,因此写下此诗以表达哀悼之情,追忆其治国理政的丰功伟绩。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仁宗的无限怀念与敬仰。开篇直接点出仁宗的圣德,描绘出他在位期间的种种辉煌成就,展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皇帝的深切思念。诗中运用“忧勤无旷古”的句式,强调了仁宗一生的辛勤付出,反映出诗人对其不懈努力的钦佩。
诗人在结尾以“道德冠遗编”收束全诗,寓意仁宗的治国理念和道德品质将被后人铭记并传承,这不仅是对仁宗的赞美,更是对未来统治者的期许与警示。整体来看,诗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不仅感受到个体的悲伤,更引发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的怀念与赞美,表达了对一位明君的崇敬,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理想治国理念的期许。
王安石的《仁宗皇帝挽辞四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仁德”主要指什么?
“治洽最长年”中的“治洽”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