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0:19
王安石的《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中的一首:
风铁相敲固可鸣,
朔兵行夜响行营。
如何清世容高卧,
翻作幽窗枕上声。
这首诗的意思是:风和铁相撞,声音自然会发出;北方的军队在夜间行军,营地中传来阵阵响声。怎样才能在这纷扰的世道中保持高卧的清静,结果却是耳边传来窗外的琴声。
本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提到的“朔兵”与北方军队的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可能与王安石的政治生涯相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改革,推行新法,致力于国家的富强与民生的改善。
此诗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北宋政治动荡之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清静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琴声和军营夜响,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纷扰的反思。开头两句以风与铁相撞的声音引入,暗示了音乐的美妙与力量,进而转向北方士兵的行军声,展现出一种激烈的对比。诗人在此处用“如何”引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在喧嚣的世道中,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清静?最后一句“翻作幽窗枕上声”则是对理想的渴望,尽管现实无法完全逃避,但至少可以在夜深人静时,享受那一丝琴声的慰藉。这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喧嚣的无奈,表达了一种希望在纷扰的生活中找到内心平静的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如何清世容高卧”中的“清世”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朔兵”主要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