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9:37
清平乐 九日忆汉求弟
作者: 顾信芳 〔清代〕
一天秋瞑。人倚西风冷。
愁折茱萸欹鬓影。数遍鳞鸿归信。
是谁点缀秋光。陶篱菊吐新黄。
料是登高游子,魂销客里重阳。
一天秋天的黄昏,微凉的西风中,人靠在窗边。
愁绪折断了茱萸,映出我鬓边的影子。
我数遍归来的鸿雁,心中满是思念。
是谁在这秋光中点缀了美丽?
陶篱中菊花吐出了新的黄色。
想必是远方的游子,在重阳节时,
魂魄都在异乡漂泊。
作者介绍:顾信芳,清代著名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雅致。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诗人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亲人,特别是弟弟。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清平乐 九日忆汉求弟》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传达出深切的乡愁和思念之情。开头的“秋瞑”设置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随着“人倚西风冷”的描述,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阵阵秋风的凉意,增添了诗中愁绪的厚重感。
“愁折茱萸欹鬓影”一句,茱萸本是重阳节的象征,诗人在孤独中折断它,暗示了他对节日的无奈与愁苦。接下来的“数遍鳞鸿归信”则通过对鸿雁归来的期待,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感。鸿雁常被视为亲情的使者,诗人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它们,心中思念愈发浓烈。
最后几句,诗人在描绘秋日的同时,表达了对游子的深切思念。陶篱与菊花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哀伤的图景。诗人想象着在外游子的心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亲人的牵挂。整首词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温馨家庭的渴望和对游子在外漂泊的心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秋瞑”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黄昏?
在这首词中,茱萸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鳞鸿”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